原标题:脑起搏器在帕金森病及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治疗
DBS即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现如今,它已被公认为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手段。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团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扩大DBS手术适应症,将原来的帕金森病,扩展到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梅杰综合征等功能性障碍等疾病,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及家庭。脑深部电刺激(DBS)神经调控技术在众多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凸显了创伤小、效果稳定、可调可逆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西北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被评为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单位将有助于推动我院在国内神经调控领域的发展。
脑起搏器在肌张力障碍临床应用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一大组疾病,有的是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节苷脂病等),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如围生期损伤、感染、神经安定药物)。
肌张力障碍大多表现为躯体全部或者某一部分反复的扭动而出现异常怪异的姿势。常见的表现有反复持续的眨眼,闭眼后不能睁开(我们称之为眼睑痉挛);反复不自主地扭动脖子而导致脖子歪斜(痉挛性斜颈);肢体或身体不自主地扭转(扭转痉挛)等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费力,吐字含糊,肢体颤抖等表现。
异常的肢体扭动和姿势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理的痛苦,有些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日常运动能力的丧失、功能性失明等表现。所以遇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方案并不是固定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以及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最常见的方法。但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经成为药物难治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的外科主要干预方法,对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会有比较理想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其优点包括刺激效应可逆,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目前,DBS治疗肌张力障碍尤其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及颈部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总体上,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反应良好,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反应相对较差。临床研究证实,DBS是治疗药物难治性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在缓解运动症状的同时,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DBS术后程控需了解
1、脑起搏器术后三周开机
2、术后根据患者症状调整合适的参数可达到:
最佳的症状控制、最低的副作用、最长的电池使用寿命;
3、术后长期随访
术后程控需要注意的内容
DBS术后改善
1、帕金森病患者:当脑起搏器开机后,大部分患者当天就可以感受到症状改善,但也有些患者在数周~数月后,才逐渐感受到症状改善。改善时间的快慢不能直接反映脑起搏器疗效的优劣。
2、脑起搏器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它不会治愈或阻止疾病的进展。一段时间后,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需要及时联系医生,接受程控来调整参数。脑起搏器只能改善术前药物能改善的症状,对肢体的症状(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可能会比中轴症状(步态困难、构音含糊等)效果好,患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对于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梅杰综合征等)患者,开机后需持续刺激或数月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