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人工筑巢,给世界濒危鸟类一个安稳的家

2020-09-25新闻6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5日讯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东营,探寻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多人会产生疑问,这些矗立的“电线杆”是干啥的?还不时有一种漂亮的鸟落在上面。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人工筑巢,给世界濒危鸟类一个安稳的家

记者了解到,这种鸟叫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仅剩不到3000只。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电线杆”就是专门为东方白鹳人工架设的“繁殖巢”。

2003年,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发现东方白鹳,它们正在油田的电线杆上做巢。大家兴奋极了,奔走相告,观鸟协会、游客争相前来观看、拍照,结果把东方白鹳吓得弃巢逃走。

经过研究,工作人员发现,每年春夏之交,东方白鹳进入繁殖期,它们习惯把巢穴建在相对安全的高空,差不多在12-15米高的地方。

保护区管委会生态旅游中心主任于丽萍告诉记者,东方白鹳之所以这样选址,是因为高处视野开阔,而且安全,可以避免雏鸟被水蛇所害。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人工筑巢,给世界濒危鸟类一个安稳的家

“除了高,再就是周围的食物还需丰富。”于丽萍说。在摸清东方白鹳的筑巢习性后,工作人员决定帮帮它们。

于丽萍介绍,他们为东方白鹳建造了“半成品”人工巢,按照它们的习性,架设多根水泥杆,顶端用角铁焊上碗状的巢托,让东方白鹳在上面衔枝做巢。

“人工巢除了让东方白鹳更省时省力,还避免了电线杆短路的危险。”于丽萍告诉记者,“并且方便我们科研人员观察它们的繁衍过程。”

2005年,东方白鹳首次在保护区野外繁殖成功,孵了2巢7只幼鸟。此后越繁殖越多,今年孵了115巢315只。

如今,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已建起了60余个人工巢,其中85%都受到了东方白鹳的“眷顾”,在上面安了家。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人工筑巢,给世界濒危鸟类一个安稳的家

15年来,保护区累计繁殖东方白鹳幼鸟1954只,将其种群扩增了65%。东营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