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整个战略区块中,有一个特殊的水域战略区块。
---江淮防线。
这条区域性的水域防线影响了明清两代王朝,也刺激了江淮防线中的徐州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人们常常会对于“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这句话挂念于胸,可是让所有觉得纳闷的是:
为什么长江、淮河、徐州能够相互联系在一起?
他们三者直接又有着怎么的联系?
徐州,位于古代南北方联结线上的一个中心点。
徐州城的东翼、西翼、北翼三面全部被黄河环绕,恰好构成了一道完美的天然水系屏障。北方势力想要直接威逼徐州城,不仅仅是需要冲过淮河水系的阻拦,还要面临黄河河流的影响。
“彭城之地,南守则略河南、山东,北守则瞰淮、泗,故于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处于这样的位置,注定了它会成为南北方政权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
不仅如此,徐州还处于整个淮河水系的中心点。
这样的两个中心点,无疑大大拔高了徐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军事地位。中国古代王朝中,几乎所有相通的两个政治重心中,一定会自发性的产生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这不是历史巧合,而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重心的迁移、转向不仅会很快的辐射四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四周外围的众多据点。
可是,徐州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单单凭借一座城池尚不能起到很大的军事作用,它军事地位的奠定仍旧需要凭借两大水系来巩固这座关城的军事地位。
这两大水系便是淮河水系和长江防线。
徐州城脱离了淮河水系、长江防线,徐州的军事地位将会大大折扣,甚至没有军事地位可言。
同样,淮河水系、长江水系也会因为徐州的存在而增强了自身的水系防御能力。
江淮防线,从广义上来说,它涵盖长江中下游横向贯通的长江防线,淮河水系以及徐州城。从狭义角度而言,所谓的江淮防线其实就是徐州据点、淮河据点以及在长江两岸分布的众多军事据点。
汉唐以后,关中地区久经战乱,土地荒芜。那里的百姓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曾经繁华的关中地区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再也没能够成为帝王都城。
中原王朝的政治重心也因此开始渐渐由长安、洛阳东西轴线,转向北京、南京南北轴线。
北京、南京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因为政治重心的转移开始变得更加的紧密,北京、南京作为两个重要的政治中心,这两大都城之间势必要有一个战略联结点,成为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拱卫的战略据点。
而位于南北轴线上的徐州毫无疑问成为了被间接推上了历史舞台。
对于北京而言,它虽然能够成为京师重地,可它真正可以控驭的地方并不多,它最多的政治辐射范围也仅仅限于黄河以北的众多地区,可作为一个都城而言,这样的辐射、管辖能力有着很大的弊端。
在古代王朝,一旦政治重心波及范围有限,很有可能引起独立割据势力。古代帝王为了避免这种弊端,大多都会在京师之外另置一个副级政治重心。
所以,中国古代王朝大多数都有陪都,没有陪都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江南地区,这块地区是北方王朝极为依赖的财政重心。
北京紧邻燕山山脉,物资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明清时期整个北京一带的京师重地,都需要江南地区丰盈的物资来进行供给。
“北直隶雄峙东北,关山险阻,所以隔阂重边,藩屏中夏。”
北京虽然无法成为极大的经济中心,可是它的军事地位迄今为止依旧不可动摇。高山盘踞几乎将北京城打造成为了一座天然堡垒,和众多的都城相比,北京城的军事地位更加的突出,也更加的具有优势。
南京毗邻长江江岸,它是江南地区最大的政治中心。
“东南之形势,而能与天下相权衡者,南直而已。”
历代的统治者围绕着南京附近东西两翼的长江防线,都会增设据点,来作为南京这座南方政治重心的屏障。
安庆、等等都是南京两翼重要的屏障。
淮河水系大体呈四边形,它仅仅环绕这徐州城。
我们可以看一下整个淮河水系的组成:
北翼水系、南翼水系、淮河、徐州。
这是四大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徐州城恰好被一条自西向东的淮河贯通其中,淮河又成功的将淮河水系一分为二,南翼水系、北翼水系又恰如其分的成为了徐州城最为依赖的天然屏障。
北京而来的军事力量南下,他们要面临的是北翼水系,南方而来的军事力量北上,他们要面临的是南翼水系。
骑兵时代,淮河水系的作用就更加的凸显。
众所周知,骑兵部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强,能够在战场中灵活作战,随意冲击敌军。
可是,在面积广阔的水域面前,骑兵即便是平原地带,骑兵也没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他们的机动性在水域面前完全失去天然优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骑兵的巅峰时刻是有着地域的局限性。他们的巅峰时期是往往都是在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以及东北平原地带。
在其余的区域性战略要地中,骑兵从来没能够成为真正的霸主。西晋时代、唐末、北宋,骑兵的横行无阻的区域被局限在了华北平原一带。
对于骑兵部队而言,面积广阔的华北平原才是他们真正爆发战斗力的舞台。这里没有高山险阻,没有水域湖滩,骑兵的天然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如今的徐州城,虽然早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军事地位,可伫立于淮河水系上的这座城池,曾经深深的影响这江淮防线,曾经见证了太多的岁月沧桑,留下了太多的岁月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