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夫合作社成员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采摘丝瓜。人民网 苏海森摄
“今年收成不错,农产品质量好,可以卖出好价钱。”连日来,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向阳乡海拔680米的高山上,山夫合作社的成员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装车新鲜的丝瓜、地瓜等农产品。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作为山夫合作社的创办者,当地人林连生最近也特别忙,既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打响农产品知名度,还要考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发展。“今年的疫情对市场影响较大,我们尽一切努力维护好已有的市场,并试图拓宽新的销售渠道。目前,已经举办了好几场直播带货,效果挺不错的。”他说。
一段创业故事,一群不平凡的农民,让这个位于高山上的合作社有点特别。
幼年时因意外触电,林连生失去了右臂,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一直努力着。2006年,成为南安市向阳乡残疾人联络员后,林连生更加能够体会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不容易,于是萌生了联合残疾人一同创业的想法。
2011年,林连生带头发动向阳乡7个村12个残疾户集资12万元创建山夫合作社。合作社以“带动残疾人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为初衷,发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精神,组织零就业残疾家庭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
在山夫合作社,打包好的丝瓜等待装车发货。人民网 苏海森摄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合作社开辟出了一条农村零就业残疾家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员从初期的12户发展到了111户(其中残疾社员82户);拥有8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共500多亩,辐射带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多亩;拥有“咱厝人”“昭惠粗粮”2个自主品牌,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140余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其中包括残疾户60多户,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多元。
在注重产地建设的同时,合作社兼顾市场开拓,着力完善“生产、配送、销售”整个产业链。2016年,合作社在泉州市批发市场设立批发档口及配送中心,并创建“农资服务中心”,既提高了合作社收入,又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合作社整合向阳乡农场资源,以“售卖 代烹 体验”的创新零售模式,在泉州市开设“向阳好货”体验馆,缩短城乡距离,让城里人更直接体验到山里的好货。2019年,合作社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顽皮小欢薯”品牌,打造地道甘薯制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进一步为山里的农产品拓宽销路。
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获评“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泉州市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泉州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福建省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如今,合作社摸索出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产业链,不仅在向阳乡得到推广,并辐射到周边多个乡镇。该产业链通过在前期的种植技术培训之后,采用“家庭精准帮扶、保价订单订购、就业岗位提供、示范基地建设”等多种模式灵活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自身造血脱贫。
“今年我们又在向阳乡创建了一个新的示范基地200多亩,现已种植新品种台湾蜜薯60多亩,带动帮扶贫困户20多户。”林连生说,下一步合作社打算把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成为集生产、体验、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农户尤其是残疾人贫困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