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然而在皇位之上,还有一个名为“规矩”的东西,制约着皇帝一举一动。不想以昏君的身份载入史册,就不得不守着祖上传下来的体统。若一意孤行,恐怕还会有忠臣以生命死谏,他们能赢得生前身后名,皇帝却只能选择退让。
朱翊钧,就是被规矩误了一生的皇帝。和所有朝代一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多圣明,他的这些后人就有多荒谬。嘉靖四十一年的八月十七日,裕王府迎来一个崭新的生命,这本是一件惜事,可王府上下却没人敢将此事上报明世宗朱厚熜。
距“壬寅宫变”,已经过去了21年,从宫女手中夺回一条性命的朱厚熜更昏庸,朝中有严嵩把持,他只顾躲在后宫炼丹药。自从长子早折,次子被立太子,但没活过弱冠之年后,朱厚熜已经听不得“储贰”二字,如有人犯了忌讳,难逃一死。裕王府呱呱坠地的男婴,也成了所有人默契不提的秘密。直到5年后,朱厚熜身体每况愈下,驾崩于乾清宫。
按照规矩再三推脱后,朱厚熜的三子裕王朱载垕坐上皇位。此前,朱载垕的长子与次子已早早离世,群臣进谏,希望朱载垕能尽快里一个太子。八日后,当年那个被祖父嫉恨的皇孙终于得到父皇赐名“朱翊钧”。第二年,朱载垕将三子朱翊钧封为太子,昭告天下。
朱翊钧的生母李氏,原本是身份低微的宫女,但她深知教子的重要。朱翊钧的功课从不敢懈怠,在母亲的督促下,5岁就正式入学。按照这样的进度,朱翊钧本该成长为一代圣君。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年仅9岁的朱翊钧被推上皇位。
尽管朝中有张居正辅佐,可年幼的朱翊钧还是被肩上的胆子所缚。唯一能给他慰藉的母亲期盼他早日成为称职的皇帝,比起母慈子孝,朱翊钧更像是慈圣皇太后达成毕生所愿的工具。在选后上,他更没一点选择。14岁的朱翊钧按母亲的意愿,娶回平民之女王氏。
王氏是标准的皇后,主持宫物,侍奉太后。但她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她读不懂朱翊钧的心思,也永远不会成为他的灵魂伴侣。这样的王氏,自然也无法替朱翊钧生下太后期盼已久的太子。随着张居正回乡葬父,太后不再严加管教。4年后的朱翊钧彻底放飞自我,四处寻找有趣的事情。他看上了母亲身旁侍奉的宫女王氏,这个小王氏要争气许多,仅仅一次,就有了身孕。太后欣喜若狂,将其封为恭妃。
然而恭妃并不是朱翊钧的心头好。在遇到小王氏不久后,朱翊钧效仿祖父选妃,一日纳进宫中九个嫔。这其中一位姓郑的14岁姑娘,令朱翊钧一见钟情,3年时间就完成淑妃到德妃再到皇贵妃的升职。郑氏虽然年幼,但早已看明白朱翊钧内心中的缺失,因此她敢嘲笑朱翊钧,又敢抚慰他的失落。
在王氏为朱翊钧生下长子朱常洛5年后,郑氏的儿子朱常洵出生了。尽管朱元璋在世时,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可朱翊钧迟迟不封朱常洛,反而提出要离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这样不遵循规矩的想法立刻被群臣和太后驳了回来。朱翊钧不愿退让,双方僵持了15年。
郑氏自然不愿令多年的努力白费,在僵持期间,她做低伏小,令朱翊钧荡气回肠,为讨好爱妃,他写下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的手谕,放入木匣中。尽管朱翊钧意志坚定,却依旧没有抵住朝中重臣的丝毫不肯退步,十五年间,几百个大臣参与其中,至少百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却依旧不肯同意朱翊钧立朱常洵为太子。
心力憔悴的朱翊钧有了放弃的想法,郑氏心急之下,拿出当年存放手谕的木匣。打开一看,手谕竟被蠹虫所咬,其余字都在,唯有朱的“常洵”二字没了踪影。朱翊钧长叹一声“此乃天意”,不顾曾经给郑氏的许诺,将太子之位给了朱常洛。
这一次放弃,令朱翊钧再没了从前的斗志。此后的几年中,朱翊钧荒废朝政,面对郑氏的哀怨,他只留下一句立其为后,黯然离世。已经38岁的朱常洛终于坐上皇位,然而仅仅一个月,他就没了性命。根据《国榷》记载,朱常洛继位后,郑氏送来八个美人。还不到十天,朱常洛就在这八个美人的照顾下生病。而前来医治的人,竟又是郑氏宫中的亲信太监。此后,朱常洛又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送来的红色仙丹,数日后驾崩只在《明史》中留下一句“可哀也夫”。
而没有得到皇位的朱常洵,在就藩洛阳后逍遥自在,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位后,对这个叔叔及其关照。以至于民间有“洛阳富于皇宫”的说辞。崇祯十三年冬,李自成攻入洛阳,身宽体胖的福王朱常洵当即殒命。根据朱常洵圹志记载,在李自成攻城时,他“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慷慨激烈,与城俱亡”。而在《明史》、《圹志》、《流寇志》中,这位福王在跪地求饶未果后,被李自成制成“福禄宴”。
不论朱常洵的结局如何,他“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的一生,若坐上皇位,也必定不是明君。朱翊钧与满朝文武争执了十五年,其实两个选择都是死路。朱翊钧驾崩后的第24年,他的孙子朱由检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自缢于景山歪脖树。然而明朝结束的丧钟,其实早在朱翊钧在位时,就已经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