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2020-09-25新闻7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为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所杀之仇,对东吴发起的大型战役,以刘备惨败告终,5万精锐丧失殆尽,是蜀国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受损,元气大伤。夷陵之败发生在公元221年,这一年蜀汉政权刚刚建立,这场惨败使蜀国受到沉重打击,损失许多士兵与物资不说,还有诸多将领阵亡,作为生力军的黄权(1万余人)所部也被迫投降曹魏。公元222年刘备的去世更让蜀国雪上加霜,国内叛乱四起。为何刘备在这场大战中一败涂地甚至都没有颜面回成都,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5大原因: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1.出征前先折大将:出征前夕,刘备命驻守外地的张飞一同出征,张飞得令后加紧操练士兵,因酗酒经常打骂部下被部下所杀,并将其首级送给东吴,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尚未出征大将先死对刘备集团来说又是个打击,可谓是出师不利,若张飞不死,在前线刘备有一个坚实的依靠,不至于因吴军坚守不出情急之下屯营数百里,犯下兵家之大忌。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2.刘备指挥不当,战术错误:刘备不想打消耗战,战线拉得过长对蜀国极其不利,他追求速战速决在战略上没有问题。为尽快同吴军进行决战,他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就是坚守不出。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当时正值酷暑时节,蜀军将士热的不行。刘备只好命部队舍弃船只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屯兵休整。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后勤保障不足,且刘备连营数百里,兵力分散,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战术上的不当为陆逊火攻提供了可乘之机。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3.吴国统帅年纪虽轻,但军事才能出众,富有谋略。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运用火攻,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既生瑜,何生亮”,刘备这次碰上的不是一位普通平庸的统帅,而是优秀的军事家。吴国有勇气启用新人,说明吴国在用人方面。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4.身边缺少一个得力的谋臣。这里强调一点,三国演义小说中将诸葛亮神化了,真正富有奇谋的是而庞统和法正,刘备入川与取汉中靠的这两人才的奇谋。但是在夷陵之战开始前庞统与法正已经去世了。战争并不是比谁人多,谁力气大,奇思妙计胜过数万大军。数万大军中没有一个智囊在诡谲的战争中本身存在隐患。

夷陵之战,为何刘备5万精锐尽丧?论5大失败原因

5.大军中以年轻将领居多,实战经验不足。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将领,虽有栽培新人为下一代刘禅培养人才的意图,但是缺少实战经验丰富沉稳持重的老将短板还是显而易见的。年轻将领勇猛,不易受过去经验的束缚,在提出军事建议、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等方面老将一般更为擅长,新老搭配更有利于军队的战斗力。

夷陵之战刘备输了,但这一战成就了陆逊,陆逊一战成名,从此奠定了陆逊在吴国的地位。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