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2020-09-25新闻12

原标题:【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

“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第一节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请 输入

泉州是我国唯一获得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关系源远流长。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因缘际遇,“商缘”“文缘”“亲缘”联系着五洲四海。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际遇,新的起点,新的开拓,新的前景,泉州正积蓄无穷的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和冲风逐浪的意志,重振“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大港雄风,冲向世界,走向更加的天地!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商缘

“海上丝绸之路”伴随我国对外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而泉州是最主要的起点之一。

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便已是我国对外交通的港口。唐代中期,泉州是“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到北宋前期,泉州港(古称“刺桐港”)对外贸易已有相当规模,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是全国最早的海关。南宋时期,泉州港的关税占到朝廷税收的一半以上。元朝时期,泉州港更加繁荣,在全国海外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与100多个国家有着密切的通商贸易、相互往来,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颂为“东方第一大港”。另外,有史可证,泉州是10-14世纪海洋中国经济繁荣的代表,是我国主要的沿海贸易中心,中外交通的中心枢纽。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同东南亚、中东等“海丝”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迅速恢复。现在,泉州产品遍布东盟、中东、南亚和非洲的50多个“海丝”国家和地区,与“海丝”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5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2%;赴“海丝”国家、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处27个。

文缘

千百年来,伴随着各国使节、商人和传教士的频繁往来,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孕育出了独具特质的国南文化。

古代“海丝”的历史印记,活在了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每一寸肌理之中。现在,泉州还保存着古航标塔万寿塔、六胜塔;码头石湖码头、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海上祭祀史迹九日山祈风石刻、天后宫等等。泉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世界级“非遗”4个,国家级“非遗”31个,成为全国唯一的“非遗大满贯”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泉州整个城市就是“海丝”博物馆。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古航标塔——万寿塔

“海丝”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泉州,宗教文 化遗存遍地都是,许多还是全国唯一,比如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是我国佛教的重点寺院,雕于宋代的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始建于北宋的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 重振雄风 | 商、文、亲“三缘”打下坚实基础

海丝起点之一——美山码头

泉州“海丝”文化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代表性与典型性之突出,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1982年泉州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2013年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同当选东亚三国首评的“东亚文化之都”,这些“头衔”的获得,都主要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元素。

亲缘

泉州对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开放、包容,更让许多外国商人、船员、传教士世代定居于此,繁衍生息。宋元时期,泉州的穆斯林多达10万人,目前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人以上。因此阿拉伯国家友人对泉州有一种亲缘感般的认同。

千百年来,泉州人沿着“海上丝路”走向世界各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有750多万人,旅居港澳同胞有76万人,44.8%台湾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而90%泉籍华人华侨侨居在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

#丝绸之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