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杜添江——致力于中印尼民间交流的使者

2020-09-25新闻8

杜添江——致力于中印尼民间交流的使者

2011年2月,杜添江带领的海南兴隆华侨农场艺术团访问印尼(杜添江供图)

杜添江——致力于中印尼民间交流的使者

印尼前驻华大使苏德拉查(左3)访问兴隆华侨农场。杜添江(右二)(杜添江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树坤、佘杨杰、谢晓裕):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老人,他就是81岁的杜添江。在兴隆镇伊萨娜印尼餐厅,记者找到了杜添江,他头发灰白,精神矍铄,走路稳健,看起来像是70开外。

杜添江出生于印尼,上世纪60年代同家人从印尼返回了祖国,此后穷其一生都在为中国与印尼的民间友谊和文化交流做着努力,被称为“中印尼民间交流使者”。

杜添江——致力于中印尼民间交流的使者

81岁高龄的杜添江老先生在介绍兴隆归侨文化(摄影:谢晓裕)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侨陆续回国。1960年4月,21岁的杜添江与家人从印尼回国后,被安置在广东英德。1962年4月,广东省侨委选派杜添江到海南兴隆华侨农业学校学习,由此开启了他在海南兴隆半个多世纪的漫漫人生。从上农校学习到工作,他始终都没有离开兴隆华侨农场,先是在农场学校当老师和校长,后来担任兴隆华侨农场工会主席、农场副场长等职。退休后,他又组建了海南兴隆印尼侨友会,任副会长、会长一职。

当年,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很多华侨都落户在兴隆,兴隆华侨农场成了一个多国民族文化融汇的归侨聚集地,并形成了兴隆地区独特而丰富的归侨文化。杜添江出生于印尼,在印尼长大,印尼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印尼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虽然离开印尼多年,但是这段情,是无法割舍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了振兴兴隆华侨农场归侨特色文化,杜添江亲自挂帅,筹建歌舞队,并四处挖掘人才,聘请舞蹈老师教授东南亚歌舞,为以后当地的中印尼民间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担任兴隆华侨农场副场长期间,杜添江先后举办了多期“印尼语培训班”,为农场和兴隆的旅游业输送印尼语人才,同时方便印尼归侨与海外亲人的交流联系。此外,杜添江还推动洛阳外国语学院和海南文昌外国语学院组织印尼语学生在兴隆实习。

1999年,杜添江退休。他筹建了“海南兴隆印尼侨友会”,组织农场艺术团出访印尼,与印尼侨界等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受到了当地侨界的热烈欢迎。在他的热心帮助下,广州花都印尼归侨联谊会、福建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珠海印尼归侨侨友会、香港碧珍歌舞团等到访兴隆的“巴厘村”,举办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搭建友谊的桥梁。

杜添江多年的努力,为促进中印尼两国民间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中国侨联给他颁发了“为侨服务30年荣誉证书”。印尼驻华使领馆也经常派代表团来访,互相交流,同时也对兴隆侨友会活动给予支持。

杜添江和老伴在兴隆开了一家印尼风味餐馆--伊萨娜印尼餐厅,闲暇之余,他会时不时约上几位印尼归侨老友,沏上浓浓的兴隆咖啡,闲谈人间世事。他说:“我希望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越来越好,世代友好。”

#退休#印尼#杜添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