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2020-09-25新闻7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王朝,真正短命的就两个,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这两个朝代都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他们的灭亡,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儿子不成器,致使亡国。

虽然两者在这方面都极为相似,但对这两个开国皇帝评价,差别却很大。隋文帝的历史评价,比起秦始皇来,要低得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汉朝建立以后,儒家将秦始皇描述成一个“焚书坑儒”的暴君,但是皇权体制结构是由秦始皇创立的,此后延续了几千年,不是谁都能否定得了的,所以,尽管把秦始皇描述成暴君,但他的历史影响力,却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可隋文帝就不同了。隋朝建立后,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成了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次。

但是隋朝灭亡之后,接任者唐朝,有意识忽略了隋文帝的历史作用,再把隋炀帝描述成了荒淫的亡国之君,再一宣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所以,隋文帝的历史功绩,被就此堙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了。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隋文帝

但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可以忽略他的存在,许多国外研究者,通过对历史的挖掘,终于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美国《时代》周刊曾排出人类所有时代的最伟大人物, 隋文帝高居第一名!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说:“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透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他制订的《开皇律》,对后世律法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古埃及古罗马法典甚至美国《独立宣言》。

他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开创了科举选材制度,科举制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人才选拔方式,让中国一度在官员选拔制度上,遥遥领先于世界……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隋朝

其实要说隋炀帝有些坑爹,并没有冤枉他。谁让隋朝是在他手里断送的呢?

但认真追究起来,造成隋朝短命的始作俑者,其实还是隋文帝他自己。

我们都知道,皇权是一切权力中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争夺最激烈的权力,做皇帝的自始至终都要死死地把着不撒手的。

但是这个权力终归要交于下一代,那么,如何培养接班人,就成了考验皇帝政治智慧的试金石。

一般的皇帝,都通过这几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第一种方法:培养一个强势太子

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太子,王朝的延续没有大问题,但却有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很容易造成太子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事例:宋文帝不遗余力的培养太子刘邵,最后和太子发生了矛盾,太子竟然把宋文帝给杀了。

第二种方法:选择弱势的太子

这种方式就是为太子设计一种政治格局,太子即使缺乏能力,也能很好的驾驭帝国。

事例:汉武帝是这样选择的,晋武帝司马炎也是如此。这种选择对皇权的威胁不大,但是后续者能否守住祖业,就要打问号了。

第三种方法:让几个儿子权势相当

由于都很强势,各不相让,很容易造成骨肉相残。

事例:刘渊、刘聪、石虎都是这种选择的受害者。

隋文帝一开始就是采取第一种方式来选择自己接班人的。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太子

“勇颇好学,解属辞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隋书》)

由此可见,杨勇的性格较为宽厚、才学应该也比较出色,是个好苗子。

早在杨坚当大丞相辅佐北周时,杨勇就被立为世子,授为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开始着力培养。

隋朝建立后,杨坚做了开国皇帝,马上就立杨勇为皇储。

杨勇这个皇太子可不是摆设,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比如国家的军务政事,都让他来参加决断的。

隋炀帝曾自豪的说:“前代君王经常出现废立太子之事,我五个儿子都是一奶同胞,是真正的亲兄弟。就不会出现那些事了。”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权利平衡被打破,皇帝和太子互相之间产生了嫌隙。

因为一个强势太子的存在,对于日益衰老的皇帝而言,那实在是一件恐惧不已的事。

有一件事情杨勇做得不好,引起隋文帝的猜忌。

古代的冬至是个大节日,朝廷的官员们都去朝拜杨勇,太子非常高兴,让乐队奏乐来接见他们。

隋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朝臣:“听说冬至节那天,宫廷内外的大臣们相继到东宫朝拜,是什么礼节?”

太常少卿回答说:“在东宫敬贺,不能说是朝拜。”

隋文帝又说:“时令变化的称贺,三五个人自愿去就行了,为什么还由有关部门邀集一同去?况且太子身穿礼服、安排乐队接待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违制了。”

老皇帝此时开始有些不放心了。

“仁寿宫去此不远,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我为患利,不脱衣卧。昨夜欲得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岂非尔辈欲坏我国家邪?”(见《隋书、文帝四子》)

疑心生暗鬼,隋文帝这么一起疑,顿时有了异样的感觉。这说明太子杨勇的实力,已经大到让隋文帝害怕、恐惧的地步了。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独孤皇后

史书还记载,太子杨勇“勇多内宠”。就是说他平时的作风有些好色,有些奢侈。

其实无论皇帝也好,还是太子也罢,好色是男人的本性,并不是致命伤。

但这要看在那个环境下,在隋朝就不行。就这一个缺点,成了压倒太子的最后一棵稻草。

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性忌妾媵”,就是说对感情不专的男人非常嫉恨。

隋文帝晚年时,有一次他在仁寿宫遇到了旧臣尉迟迥的孙女,她此时已沦为宫女,隋文帝看到她很有美色,就临幸了她。

谁知独孤皇后得知后,悲愤交加,盛怒之下杀死了尉迟氏。

皇帝临幸一个宫女,却造成宫女的惨死,隋文帝闻知后非常内疚和气愤,他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

最后在众臣的劝解下才回宫,但是发出一声长叹:“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杨勇这么个爱好,落到嫉妒成性的母亲那里,就成了大毛病。

并且由于他喜欢侧妃云昭训,对正妻元妃十分冷淡,元妃被气出了心病,没两天就死了,由此引起母后的厌恶。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杨勇

此时的次子杨广一看是个机会,于是他一心讨好母亲,并且表明自己没有什么姬妾,只和萧妃厮守。

两下一比较,凸显出杨广的专情,于是独孤伽罗对杨广的德行大加称赞。

一看时机成熟,杨广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在讨好母亲的同时,暗中联系了尚书左仆射杨素,开始着意陷害太子。

隋文帝听闻一些对太子不利的消息后,知道他肯定内心难安,就派杨素去察看情况。

这一下正中下怀,杨素故意激怒太子,使杨勇说出许多抱怨的话来。从此隋文帝更怀疑他了。

那边杨广杨素的陷害,枕边又有独孤伽罗的谗言,两下一合力,杨勇的苦难就来了,他被隋文帝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做这个决定时,很多大臣都替杨勇说好话。但他们的谏言,哪能抵得过独孤皇后的强大压力,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杨广杨素

等杨勇知道皇帝的决定以后,已经不能随便见到自己的父皇了。后来他屡屡要求面见父皇,以诉说自己的冤屈,但都被太子杨广给拦下了。

杨勇情急之下爬到树上,大声向仁寿宫内呼喊,希望隋文帝听见后可以见他一面,不料杨素趁机向隋文帝进谗言说:“杨勇已经神经错乱了。”

杨素这么一说,隋文帝还信以为真了,于是杨勇被彻底隔绝了。

隋文帝在一开始,还觉得杨广这个太子比杨勇要可心,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但是到了临终之前,才发现了杨广的人面兽心。

幡然悔悟的隋文帝,此时才知道自己冤枉了杨勇,马上传令要召见他。

但隋文帝的身边都是杨广和杨素安排的人,岂能让他的愿望实现?

就这样,隋文帝于公元604年(仁寿四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到底是不是死于谋杀,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至少死得很离奇。

隋朝的基业就这样传到了杨广手上。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隋炀帝

其实隋炀帝也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他身上有重大缺陷。

隋炀帝历来好大喜功,想要在任期内干出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比如开挖大运河,就明显超出当时国力的承载极限。

他还穷兵黩武,频繁发动战争。最后因为三征高句丽而不得,造成国库空虚,百姓饿殍遍地,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使得天下大乱,导致隋朝迅即崩溃覆亡。

隋朝一亡,江山易主,变成了李姓的唐朝。

唐朝为了表明自己是合理继承,于是把隋炀帝污蔑的一无是处。

污蔑完隋炀帝,开始忽略隋文帝。就这样,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英明皇帝,也受到牵连,以至于历史存在感很低。

隋文帝自毁长城,由千古一帝,变成一个平庸的帝王

隋文帝

结语:

造成隋文帝历史存在感很低的原因有哪些?

说说相关的几个人吧。

有杨勇的性格宽厚,青春不设防的因素。他的警觉性太差了,父亲有了猜忌,母亲产生嫉恨,都没有使他醒悟,以至于太子被废。

有杨广挖空心思的算计。杨广很会掩饰自己,也会做秀,最后骗过了母亲,打动了父亲。

有独孤皇后的关键作用。隋文帝很惧内,独孤皇后平时也插手朝政,由于对杨勇用情不专一,产生嫉恨心里,在隋文帝耳边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要说最主要的因素,恐怕还是隋文帝自己。

他之所以能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杨广所期满,被独孤皇后所左右,说到底还是自己对皇权的一种贪恋。

在隋文帝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他开始变得多疑起来。就是这个狐疑,让心思缜密的杨广看出来破绽,从而挖了一个大坑,隋文帝自己就跳进去了。

隋文帝换太子这个决定,最终改变了王朝的走向。不但使自己亲手开创的王朝二世而终,自己最后也死得不明不白。把自己一生的英名,交付给了无情的流水。

参考资料:

《隋书》唐·魏征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君王皇帝#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