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六个一”开启会同产业脱贫新局面

2020-09-25新闻4

2020-09-25 09:00:37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中工网记者 白胜利)23日,“决战决胜 全面小康|精准扶贫在三湘”媒体团来到了湖南会同县。青罗翠峰,绿水环绕,蜿蜒的山路托起了会同人全面奔向小康的幸福征程。

“六个一”开启会同产业脱贫新局面

“委托扶贫”新模式助力贫困户致富增收

宝田茶业有限公司是潇湘茶业控股子公司,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旅为一体,2020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宝田茶场副总经理蒋富良一边引领记者参观厂房,一边介绍,根据会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宝田公司通过基地茶园建设和茶叶生产加工,实施“委托扶贫”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2015年至2016年,公司新开茶园约1973.52亩,帮扶会同县宝田、漠滨、朗江3个乡镇的10个村1427户4962名贫困人口,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合作经营管理模式,下设5个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比例为1:1:1:7(其中贫困对象为7),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得租金;到茶场做事,得工钱;茶园丰产后,收入的70%由贫困户按股分红,其余支付公司和合作社开支。

公司还建立了扶贫车间,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0人长期就业,每年支付贫困对象薪酬120多万元,人均4万多元。茶园季节性用工也大多优先当地贫困户,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长效受益。

梁云秀因母亲重病致贫。5年前,宝田公司优先考虑她和丈夫蔡文中到茶场上班。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欠债,去年家里还建了新房,买了辆小轿车。一年的工资将近10万元,夫妻俩日子越来越好,感言自己真真正正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六个一”开启会同产业脱贫新局面

青山绿水为深山百姓带来的金山银山

“所有的驻村扶贫干部都要做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党和政府相信我们可以带领老百姓,我们就绝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这是会同县雪峰村驻村扶贫队长梁利平来到扶贫工作一线后立下的誓言。

“输血”与“造血”共存,“速效”与“长效”并举。梁利平来到雪峰村后便踏踏实实干好四件事: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多方位谋求项目、筹集资金,基本解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饮水安全、水渠灌溉、出行、通讯等多重需要。就业、就医、文体活动开展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是夯实可持续基础产业。利用雪峰村丰富优秀的楠竹资源,引进雪峰山竹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村里能人,合股建设年产万吨的雪峰楠竹加工厂;持续种植、抚育千亩高山茶园;持续推进红坡贡米合作社与会同新有爱农业公司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建立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有雪雾养鸡专业合作社牵头散养雪峰乌骨鸡;鼓励、奖补浪牛养殖户扩大生产有效解决百姓家门口就业与增收问题。

三是拓宽产销渠道,全面促销农特产品约80万元。各种线上销售渠道搭建,让雪峰村的特色产业走出深山,飞入互联网消费者眼前。

四是帮贫济困。筹集社会资金52万余元成立“幸福基金”。

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云雾缭绕的山坡山顶,荆棘密布的山涧山冲,到处都有梁利平和队友们忙碌的身影。入村口,一家雪之锋楠竹加工扶贫车间出现在记者眼前。村民们把楠竹清理干净,截段,切割,再制成各种半成品。一辆河南车牌的货车,在装载封装的竹丝。司机告诉记者,一趟能载18吨,运到浙江,用来制作凉席。

贫困户雷晚英,此前和爱人在家务农,收入来源单一,日子过得很拮据。扶贫队发现她做得一手好菜,于是建议她做农家乐,招待游客。在扶贫队帮助下,他们搞起餐饮,开起了民宿,没想到一炮而红。

“今年七月,生意最红火,一天开了20桌。”她笑着说,自己拉着左邻右舍帮忙,才没有“匡瓢”。良好的服务,还迎来了回头客。“一位游客吃过一餐之后,回去打电话预约,带了十几个游客来住宿,吃土菜。”增长的游客,让她家生活越过越红火,一年至少挣两三万。

夜幕降临,桂花香味飘满山村,村部前面的灯光亮了。雷晚英和姐妹们换上本民族的服装,载歌载舞地跳了起来,舞姿明朗,笑声盈盈,挥洒出脱贫后的欢欣和喜悦。

后记

“一丘田、一处园、一片林、一个圈(塘)、一个店(小作坊)、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六个一”自主选择扶贫模式。这是湖南会同在2020年交出的脱贫攻坚答卷。

近年来,会同县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牛鼻子”,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因户因人施策,创新推广贫困户当家产业,明确在本轮扶贫人均不超过2000元的前提下,根据贫困户所选产业项目投资成本估算标准的50%-60%进行奖补,按项目进度分年度(年人均不超过500元)拨付,有效增强了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编辑:张秋晨

#扶贫车间#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