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在《三国演义》里, 曹操的惜才爱才,是出了名的。尽管他也杀了一些名士,但那都是各种只会夸夸其谈的无用之辈而已,对于真正有才学的,能为己所用之人,还是很抬爱的。
曹操的爱才,最典型的有三例。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
这个袁绍果然识人,他用的陈琳,文笔超绝,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曹操看了以后,气得头疼病都犯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陈琳被俘。正当人们认为曹操肯定会杀掉陈琳以泄私愤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的把他给放了。不但放过了他,并且还予以重用。
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对于陈琳的作品,曹操一字不改,原文采纳,可见对其才学的赏识程度。
官渡之战
曹操因收纳了张绣的婶婶,引起张绣的嫉恨,后来他带兵偷袭曹营,曹操狼狈逃跑,才保得一命。
此战可谓是曹操此生的第一次“滑铁卢”。长子曹昂战死,侄子曹安民被杀,就连自己的侍卫长,猛将典韦,也为了保护他而力竭身亡。
这下曹操和张绣应该结下了死扣。
但后来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
张绣归顺后,来到曹操面前,他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就这样,过往的一切冤仇都烟消云散了。
典韦
对待关羽,更是仁至义尽了。
曹操当年因“衣带诏”事件,东征刘备,刘备大败而逃。刘关张三兄弟就此失散。此时关羽护着糜夫人与甘夫人两位嫂嫂,被曹操团团围住。
曹操起了惜才之意,一心要把关羽收入帐下,于是派出与关羽有旧的大将张辽前去劝降。关羽为了保护嫂子,只好事先约定三件事后,暂入曹操帐下。
虽然是暂时的,但毕竟是留下来了。剩下的就看功夫下得怎么样了。于是曹操大献殷勤,对关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又送金银财宝,后来更是直接将关羽封为偏将军,但关羽始终不为所动。
关羽
有一日,曹操特意差人,将吕布当年的赤兔马,转赠给了关羽,关羽再三拜谢。曹操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以前得到东西从不感激,而今天却再三拜谢。
关羽的回答,他说有了这千里马,他便可早一天找到他的大哥刘备。这让曹操后悔不迭。
后来关羽得到大哥的信息,把曹操往日的赏赐都封存起来,留书告辞,要去找刘备。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但被曹操所阻止。
过五关斩六将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曹操是慕陈琳之才,张绣之勇,关羽之忠。
那么,作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曹操抓获他以后,为何却不准备收服他,并且在临杀吕布前,还要问刘备的意思?
其实当时吕布被俘后,表面上看,曹操始终犹豫该不该杀,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决策。但是他又不想坏了自己平素爱才惜才的好名声。
这个中的原因有二:
一、吕布的能力有目共睹,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抓住就咔嚓了,以后就难以收服人心了。
二、吕布手下的张辽、侯成、许巍、宋贤、臧霸、孙官、吴敦、李因等这些将领,曹操还要重用他们,杀了吕布,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所以,这个时候,曹操开始使路子,把球直接踢给了刘备。
吕布
《三国演义》和史书上都没有写曹操是怎么询问的,但通过动作和刘备的回答可以推知,这个征询意见的举动,对刘备的震撼效果是巨大的。
因为曹操阵营中还有郭嘉这些他深为信任的谋士,他不问他们,直接去问刘备,那不是把他当成了手下或者是一般客人,而是两个对等的雄主之间的探讨。
其实,这恰恰是刘备最担心的。
我们联想一下后来的“煮酒论英雄”,当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不经意的这么一句话,吓得刘备掉了筷子,幸亏当时雷声大作,刘备才能巧妙的遮掩过去。
所以,目前的刘备的想法,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他不想把自己放到和曹操同等的地位上,因为自己目前实力很弱,要是充大尾巴狼,那时刻充满着危险性。
杀吕布
刘备再笨蛋,也早已看出曹操的意思了。
至于曹操给他摆了这一步棋,无非就是要考验一下他。
他如果说要留吕布一命,那么曹操可以再问手下人,手下人肯定是要杀吕布的。那么就成了自己和曹操对着干了,他会找出别的理由把自己也杀掉的。
所以不得已说出杀吕布的主意,由此来满足曹操的心愿。
吕布临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
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首级被送往许都彰功。
在这件事情上刘备的确落下骂名。
因为刘备和吕布虽然也有过不少摩擦,但当年袁术的三万大军围攻他的时候,吕布为救刘备,辕门射戟,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不管怎么说也还是救了刘备的一命。结果在自己落难时,刘备却这样落井下石,留下了骂名。
刘备以自污而做到全身而退,也算是无奈中的选择了。
曹操
曹操呢?则是最大的赢家。可谓是一箭三雕:
一、达到杀吕布的目的。
二、让吕布的部下,从此记恨刘备,这样他们就有了相同的敌人,今后就会甘心被自己所驱使。
三、不担杀害名将的罪名。
最倒霉的就是吕布了,他已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只能任人宰割了。
再一个其实还是怪他自己,谁让你频繁换主,没有了信誉,死后都得不到世人的尊敬。
给后人留下的,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就剩下一声叹息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西晋·陈寿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