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兴旺的明代私家藏书

2020-09-25新闻8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端于春秋战国,在唐宋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在明代达到兴旺。明代藏书十分丰富,尤其是私家藏书。据清末民初人叶昌炽专门记载历代藏书家故事的《藏书纪事诗》所述,五代至清末藏书家共有1175人,其中明人即有427人,高于以往的任何朝代(五代15人,宋184人,辽1人,金4人,元35人),只有后代的清代比之稍多,据此可见明代私人藏书之繁荣。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兴旺的明代私家藏书

古代文人雅士

而明代私家藏书繁荣的状况并非一蹴而就的,其发展大致可以归为三个时期:明初至天顺年间的起始期;成化至隆庆年间的繁荣期以及万历至崇祯末年的延续期。

首先,明初至天顺年间,明代私家藏书受宋元时期的藏书风气影响,开始产生。这一时期,藏书多由高官显贵倡导,尤以浙江宋濂、江西杨士奇、江苏叶盛最为著名,而普通庶民百姓涉及不多。

成化至隆庆年间,由于明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私家藏书也得以持续发展,直至繁荣。这一时期,不仅藏书的数量、规模显著提高、扩大,藏书者范围也由高官显贵日益普及到普通的士庶布衣,出现了徐献忠、唐顺之、王世贞、范钦、茅坤等一大批藏书家。

万历至崇祯末年,与朝廷日益腐败、社会每况愈下相对立的是私家藏书业的持续发展与延续。这一时期。依旧有大批的藏书家诸如毛晋、钱谦益、胡应麟等涌现。

造成明代私家藏书兴旺这一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将原因分成四类:即前代的累积;政治政策的影响;社会风尚的感染及官府藏书的不利现状。

01

私家藏书,相当大一部分也是以前代的积累为基础,而后不断发展扩大。虽然由于周期性的破坏,会导致一些图书的散佚,但任何藏书都不会是没有基础、从零开始的。明代私人藏书家就继承了宋元私人藏书的遗风,且愈演愈烈。“士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而毛晋为了收集宋元版本,更是不惜重金。

02

明初,开国者励精图治,针对刚刚建国、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努力恢复生产。因此明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发展,带来了大批的工人,为图书事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03

同时,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明代在造纸的选材、配料方法和工艺上多有进步,以生产竹纸、绵纸为主,远胜前代,为书籍的印制创造了物质条件。

而在印刷方面,明代的工艺也多有改进。印刷工具广泛,木、铜、锡、铅四种活字都曾经在明代问世过;彩色套印、饾版和拱花等套印技术的发明,均极大地增强了印刷的效率,标志着较宋元印刷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书籍的快速印刷、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04

在造纸、印刷业发展的前提下,据叶德辉《书林清话》:“前明书皆可私刻,刻工极廉。闻前辈何东海云:刻一部古著《十三经》,费仅百余金。故刻稿者纷纷矣。”明代刻书并未加以任何限制,并且由于其廉价这一特质,使得私人刻书和书坊刻书极为繁盛。因此,明代刻书业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明代藏书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私刻,更为直接地为私人藏书锦上添花。

由于刻书业的发达,明代的书籍流通业也变得十分兴盛,各地书肆广泛地开设,为藏书事业带来了便利,无形中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

05

在政治政策的影响下,大量的工人产生,伴随着造纸业、印刷业、刻书业以及书籍流通业环环相扣的发展,最终促进了明代私家藏书的兴旺。

在明代二百七十余年中,除中期的土木堡之变、倭寇侵扰东南以及偶尔的小规模动乱外,整体呈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藏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即使一些书籍由于藏书家个人原因散佚后,往往不会灰飞烟灭,而是会由其他的藏书家接手。范钦天一阁的藏书来源有其一就是同乡丰氏万卷楼的旧藏。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兴旺的明代私家藏书

岳麓书院

丰氏是南宋以来的望族,藏书很广,丰坊晚年患病,藏书丢失严重,又遭大火。其后残余,尽归范钦。

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创建明朝的过程中,受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以及其他投奔他的知识分子的影响,使其明白了知识、书籍的重要性,懂得了书籍在记载和传授前人历史经验上的巨大作用,因而他不仅自己重视读书,而且还注重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重学的风气,采用举荐、兴办学校、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

在洪武元年(1638年)8月,朱元璋废除了书籍和田器税。在建国第二年,朱元璋就诏谕中书省:

“朕恒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立郡县皆立学。”

古代科举是士人摆脱其阶级的最有效途径,而明政府规定以八股取士,考试时专取“四书”、“五经”为题,使得想要做官的士人必须读书、藏书。无论是科举,还是免除书籍税,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图书事业的重视,并最终形成了“藏书为贵、刻书为荣、卖书为业”的社会风尚。在这种社会风尚下,官府藏书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政权,私家藏书则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性,受其个人学术价值取向及文化层次的影响。藏书者因这种社会风尚藏书,所藏之书又符合其个人取向,从而促进其学术发展。总的来说,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的鼓励提倡、兴学、文化活跃种种的社会风尚,共同感染了世人,使其置身于对藏书的不断索求中。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兴旺的明代私家藏书

明朝皇帝

正统末年以后,明朝的国家藏书开始走下坡路。正统十四年南京宫殿发生火灾,文渊阁藏书“悉遭火灾。凡宋元以来的秘本,一朝俱尽。”皇帝们此后不再关心图书的典藏,更没有注意派人搜集新的秘本。同时,正是由于皇帝们的不上心、不重视,国家的藏书不仅不再增加,而且由于缺乏严格的藏书管理制度,常有人监守自盗,隐为私藏,精本善本丢失较多。加之因为缺乏定期的整理、校勘工作,使得早期积累的图书,到了中后期损失十分惨重。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清理文渊阁藏书后编出的《内阁书目》八卷中,其内所载图书与160多年前杨士奇等所编的正统书目相较,已经十不存一了。正是因为如此严峻的官府藏书情况,使得当时的世人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想要挽回这一藏书史上的不幸局面,开始大量地、想方设法地收集图书,最终直接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

在如今信息迸发的时代,即使有了各种便捷的方式来搜集、整理信息和书籍,但有些资料注定不能被电子化,我们也仍旧不能舍弃纸质的书籍。同时,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层面,要加大对文教的投入,注重对社会向学风气的引导,要充分利用国家的资源,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保护工作,这样才可以保存属于我们的历史。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