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气象“书记”来到小山村 打开致富新思路

2020-09-25新闻13

初秋,凉山州昭觉县洛伍阿木村,最低海拔2400米。放眼望去,一场绵绵细雨正笼罩其中,雾气缭绕,漫山遍野的绿色中点缀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黄房子,宛如一幅山水墨画。

一下车,我们就见到了皮肤黝黑的洛伍阿木村第一书记吉克拉体,高高大大的个子,憨厚的笑容。

“一无所有。没水没电没路、没学校、没卫生室。”2015年9月,时任昭觉县气象局副局长的吉克拉体被组织选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遇见了”一无所有“的洛伍阿木村。在这片1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361户人家,其中贫困户占45.9%,有166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并未吓倒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加班分析整理资料,三个月后,彻底摸清了16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做到精准施策。

洛伍阿木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彝族居民高达100%。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极度贫困村之一。

气象“书记”来到小山村 打开致富新思路

贫困户新盖的房子。人民网 丁亦鑫 摄

说起洛伍阿木村的变化,吉克拉体立刻打开了话匣子。“那变化太大了!以前啥都没,现在自来水、4G网、幼儿园、卫生室全都有了;过去这里都是土路,住的都是土坯房,甚至人畜同住。现在我们都是水泥路、’大别墅’啦;以前串门只能走路翻山越岭,现在我们都是骑三轮车。以前播种收割全凭经验,现在就靠我啦!”说到这里,吉克拉体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作为气象工作者,吉克拉体深知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是预防村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关键。

来到洛伍阿木村后,他在每个村、每个组都设立了气象信息员,开设了微信工作群。每逢重大天气、转折性天气来临,以及农事活动关键期,他都会组织信息员,将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译成彝语编发到微信群里,有些人家位置偏远,手机信号不好,气象信息员经常要徒步到每个小组传递信息。

同为彝族,掌握彝语为吉克拉体开展工作也带来不少便利。“比起手机,更多时候我还是会通过村里的大喇叭用彝语给大家播报天气情况。”即便如此,因为语言沟通顺畅,他接到村民的电话也是家常便饭。“每到收割或播种的季节,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问天气,来决定自家的农业生产进度。”说到这,吉克拉提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

一直以来,马铃薯、苦荞是彝族的传统农业生产作物。“这些传统作物不仅产量容易受气象灾害影响,附加价值也不高,种起来经济效益很低。”吉克拉提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洛伍阿木村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把目光投向了更换品种加气象服务。

气象“书记”来到小山村 打开致富新思路

贫困户家门口的信息卡。人民网 丁亦鑫 摄

贫困户拉尔尔夫就是这样实现了收成的“大翻身”。从前,拉尔尔夫一家种植马铃薯的十多亩地,一年收入五六千斤。后来引进了甘肃的新品种——青薯9号,收成大增。“相比其它传统农作物,马铃薯更容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每到种植关键阶段,我们都会提前给农户做好生产指导,避免其因为天气没了收成。”

吉克拉体介绍说,引进新品种的同时,每个村都设了一个农技员,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指导。现在正值收获的季节,据拉尔尔夫预测,今年的收成可以达到两万斤,价格稳定的话纯收入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多。

利用气象服务,洛伍阿木村还找到了致富“新路子”。气象部门对其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进行分析,帮助村民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特色种植业。今年8月,全国贫困乡镇自动气象站全覆盖,洛伍阿木村也不例外。“之前有企业来考察种植特色农作物,问我们要气候数据,我们啥也没有。但最近有企业来考察种植红油菜,新建的气象自动站就派上了用场。”吉克拉体补充说道,自动站记录了详细准确的气候数据,给考察提供了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经考察,由于海拔原因,洛伍阿木村更适合发展露天蔬菜,而红油菜就是合适的选择之一。吉克拉体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划分了500亩地种植红油菜。如果明年能种上更多的红油菜,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农民的收入会大大提高。

循着这个思路,洛伍阿木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种植之路。据了解,2016年,该村种下核桃1000亩;2018年,种植青薯500亩;2017到2020年,种植花椒3000亩;均获得可观经济收益,村民致富的“造血”功能得到增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