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纸千金

2020-09-25新闻18

一纸千金

一纸千金

一纸千金

一纸千金

◎刘婷

当我看到在江苏省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致敬传统——当代纸艺术作品巡展”的时候,感到新奇、新鲜而且欣喜。

传说中,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因看到鸟类的爪迹而受到启发,从而创制出了文字。在造字成功的那一刻,“天雨粟,鬼夜哭”,说明造字绝对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然而对于纸的发明,却没有类似记录。甚至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纸,于是我们只能用一个模糊的概念: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纸张最初发明的时候,可能很昂贵,也可能很粗糙,总之是不方便,也很难用作书写的材料。经过东汉蔡伦改进之后,纸才初步得到普及,并成为现代用纸的渊源。

纸是一种物品,使用之时才会发生意义,诸如行文作赋、鱼雁往来、丹青妙笔等等。作为一种书写的载体,纸因此成为“文”的代名词,故而有洛阳纸贵、一纸千金、落纸如飞、倚马七纸等说法。但人们也常常觉得纸张太薄,就像是社会上的人情之冷暖复杂,于是又说世情如纸、官情纸薄、纸短情长等等。

纸,除了可以是书写载体,这种敏感、纤细、脆弱的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成为了富有灵感的创作媒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美国就开始有艺术家用纸或纸纤维进行艺术创作,瓦楞纸做的椅子;拉动会成为“手风琴”的雕塑人像;可以用影子讲故事的纸雕作品等,对于观众而言已不陌生。艺术家以运用纸的多变的手法和技巧,多彩的肌理与质感,唤醒人类情感上对自然、原始的生存状态的憧憬。正因为这种材料的可塑性以及纸材料本身的魅力,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纸材料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去专研纸艺术,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纸艺术作品。

终于有一场展览是以“纸”为主角,可以让我们看到纸的多重可能性与更多艺术创造性。

这场展览总共邀请了58位纸艺术创作领域代表性艺术家,呈现了120余件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因此展览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且重要的作品,不一而足。

陈琦的作品《观象No·2》,几张巨大的被镂空的纸重叠悬挂在展厅中,透过射灯的光线,可以看出每张纸被镂空的位置很接近,又不尽相同,光与纸之间的交融与错落令作品产生一种奇妙的美感。作品中透着光的不规则孔洞源于古书里书虫们留下的印记,那种东方文化气质令人着迷。

陈琦在展览画册《时间简谱》中写道:“2006年夏天我在伦敦班克赛艺廊做个展,一天在欧洲木版基金会冯德保先生家中参观他的收藏(中国古籍善本),无意间翻到清刻《太平山水图》其中一个对页《雄观亭图》时,满页虫眼交织着图画中翻滚的浪花直逼双目,瞬间,我被巨大的历史荒漠感击倒。那细密如绢丝般精美的线条与一个个大小不一弯曲幽闭的虫眼形成一种强烈的时空错构比对,我睁大眼睛,久久注视着那些形态各异的孔洞,想象它们曾经年轻丰盈的生命……”

王雷的作品《文锦中华》则是用了一种耗费巨大人力以及时间的方式解构了纸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作用。艺术家拆解了2018年全年的《北京晚报》,将其搓线并编织而成了一张巨大的挂毯。从收集报纸到编织完成,耗时16个月。

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技术,它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这也是传说中文字的一个起源)。王雷小时候跟姐姐学会的编织技术,这件作品中将其儿时的记忆和经验融合进去了。除此之外,王雷还用《辞海》纸搓线并编织清朝服饰。远观作品绝不会想到这些挂毯、衣服竟然是用报纸和书籍编织而成,但近看可以看到那些被撕掉内页的书籍封面以及编织线中不成段落的文字,它们分明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作品的来源。

艺术家雷蕾的作品《疒瓦》是一个不断萎缩坍塌的“瓷器”。拟真的“瓷器”从胎体制作打磨到器皿手绘图案以及釉面视觉呈现,最终形成了一个与真实瓷器无异的器皿,而随着器皿本身的糯米纸被蜂蜜釉面所浸润后,陶坯逐渐瘫软变形。这件作品在实体作品上加入了全息投影,在转动中将完整的器皿与逐渐瘫软的器皿重叠,以此完成一种真假虚实之间的交错。这件作品让我想到了僧侣们对“砂昙城”的建立与毁灭,时间的流逝与在物的消融中得以显现。

展览的奇妙以及丰富不言而喻,艺术家们用令人惊叹的技巧以及巨大的耐心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观众贡献了一场视觉奇观。然而耗费大量精力的纸艺术作品是否能够如承载文字的书籍般历久弥新,还需要艺术家们在技术之外挖掘更多精神内核。

本次展览的主题除了材料研究的集大成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策展思路,这是令人略觉遗憾的。

纸的角色不仅是生活用品以及我们从小到大与之相伴的纸张书籍,它也是一种文脉寄托。数字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使得这个如空气如水般润泽涵养一切的伙伴日渐变得功能单一,纸不仅是一种可以幻化成千万种形态的玩具,也是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的文脉、传统与当下的连接。

回归展览本身,展览的意义不言自明,纸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员正式宣告它的登场,艺术家们对材料属性的深度挖掘更加扩张了纸的可能性。在反思传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思时代的改变与逝去文化之间的关联。纸,这样一个轻飘、脆弱的载体在未来或许还将承载更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