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记者 蔡洪坡
9月24日上午,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省政府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8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委委员和代表紧紧围绕农业节水、机井关停、河湖治理等问题开展询问。河北省政府副省长时清霜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住建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到会应询。近年来,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又有什么思路?如何解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给予了回答。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亮询问。长城网记者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水利厅厅长位铁强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多引多调、用足用好外调水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亮询问,近年来,我省通过引调长江水、黄河水替代地下水,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减少了地下水开采。请问省水利厅,在进一步加大外调水水量、提高地表水替代地下水能力上有什么考虑?
省水利厅厅长位铁强应询, 我省引调外来水主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江、引黄是跨流域调水,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我省坚持多引多调和用足用好两手发力,确保外调水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其中,加快推进水源置换十分重要。在城市生活和工业水源置换方面,到2021年底,通过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和企业江水直供,扩大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全部切换为引江水。目前省住建厅正在加快推进新建管网和老旧管网改造。在农村生活水源置换方面,到2022年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农村生活水源全部切换为引江水,新增受益人口2112万人,同步实施农村分散工业水源置换。在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方面,近几年,针对我省引江水、引黄水、当地地表水,受降雨丰枯影响水量变化较大,在水源保障率高的区域,建设纯渠灌区603万亩,实行地表水灌溉,不再利用地下水;在保证率较低的区域,建立井渠双灌1119万亩,能消纳24亿立方米地表水。
王亮委员进一步询问,我省如何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加快河道整治步伐,最大限度把雨洪资源利用好?
位铁强介绍,目前,省水利厅已经制定印发了《河北省雨洪水利用推进方案》,提出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源头涵蓄、水库增蓄、河道拦蓄、坑塘存蓄和河系连通、优化调度”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雨洪资源。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谷雪芬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玲玲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谷雪芬询问,河北是粮食生产大省,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3%,是用水大户。现在全省地下水超采形势严峻,靠地下水维持农业生产的情况难以为继。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如何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地下水开采?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玲玲应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省将重点从3个方面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切实压减农业用水。一是调整作物和品种结构促节水。一方面,在小麦生产上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减少小麦灌溉次数和用水量;另一方面,适当压减玉米、蔬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积,改种谷子、高梁、甘薯等抗旱耐旱作物。二是改革种植制度促节水。将严重超采区的部分水浇地改为旱地,依靠自然降水发展生产。三是优化区域布局促节水。重点抓好“三区”。黑龙港地区,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抗旱耐旱作物和节水灌溉。坝上地区,在已经压减40万亩水浇地的基础上,继续压减水浇地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积,开展休耕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扩种省水、耐旱、适应性强的中药材、莜麦等特色作物。山前平原区,推动粮食和特色产业面积“双稳定”、品质“双提升”,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和灌溉技术,进一步压减农业用水。
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赵风楼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财政厅厅长高云霄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级投入治理地下水超采资金力度不减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赵风楼询问,治水必用钱。近年来,省财政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要完成农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压采目标和重点任务,资金需求量仍然很大。请问省财政厅,如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治理任务如期完成?
省财政厅厅长高云霄应询,省财政厅坚持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重点保障事项,完善支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开展。一是全力争取中央支持。2014年,我省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率先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2014—2020年,中央共支持我省382亿元,用于地下水超采治理。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和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保持省级投入力度不减。省级累计投入地下水治理专项资金82亿元,连续7年保持了较高投入水平。今年安排专项资金13.9亿元,比去年增加2亿元。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对符合条件的治理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通过基金、贴息和“政银保”等途径,吸引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地下水超采治理。
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崔慧霄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水利厅厅长位铁强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对所有自取水井制定了关停计划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崔慧霄询问,地下水超采治理,源头管控是关键,所以应该管住管好取水井。应如何加强对取水井的管理,把应关的关停,该管的管住?
省水利厅厅长位铁强应询,近年来,我省已关停取水井36379眼。今年以来,按照先通后关、应关尽关、关管并重的要求,全面摸清底数,逐村、逐社区开展取水井摸底排查,要求“有井必查、一井不漏”,对排查出的115.3万眼取水井建立了基础信息台账。此外,制定了三年关停计划,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基本考虑是,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取水井:根据水源条件实施关停,其中南水北调受水区所有城乡生活和工业全部实施江水置换,取水井全部关停;非受水区根据当地水库可供水量和供水保障程度,通过优化调度、完善工程体系等,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水源置换,同步关停取水井。对农业灌溉取水井:有地表水替代的区域实施水源置换有序关停;没有地表水替代的区域,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种植结构调整、经济杠杆调节等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
赵文庆代表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住建厅厅长康彦民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明年底前所有城市小区接入市政供水管网
省人大代表赵文庆询问,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工业和城镇生活自备井,明年要全部关停。但目前南水北调受水区一些城市建成区内,有的居民小区和单位还没有接入市政供水管网,还存在数量不少的自备井。请问省住建厅,目前南水北调受水区内,还有多少城镇居民小区和单位没有接入市政供水管网,采取什么措施确保应接尽接、应通尽通?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康彦民应询,目前我省受水区城市建成区内仍有906个居民小区和单位(小区595个、单位311个)未接入市政管网,仍使用自备井取水。为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和单位接入公共供水管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公共供水厂供水能力、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保证居民小区和单位具备接入条件。为加快受水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省住建厅组织各地制定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确保明年年底前所有城市居民小区和单位接入市政管网。
省人大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马仁会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省发改委主任单宝风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水价改革不加重农民负担
省人大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委员马仁会询问,据了解,目前我省一些县开展了农业水价改革试点,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请问省发改委,如何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倒逼节约用水?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单宝风应询,我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占总用水量的63%,是节水潜力的重点所在。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通过构建农业水价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建立“超用加价”、“一提一补”、“终端水价”等具有我省特色的水价改革模式,逐步完善了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用水管理机制,为节约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将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完善一套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有序提高供水价格,探索实行分类水价,推行超用加价,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二是打好一个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在新建、改扩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按照计量收费的需要,同步配套计量设施。三是强化一个保障。水价改革始终要与保护农民利益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通过推行“超用加价”、“一提一补”、“水权制度”等项改革措施,限制过度用水,鼓励节约用水。对水价提高增加的农业用水支出,建立和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按照价补联动原则,对用水主体给予精准补贴,根据节水成效,对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给予奖励,对种粮用水户奖励标准实行高于对其他用水户节水奖励标准。同时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实现对节余水量通过水权市场自由交易获得收益。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许皞询问。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任立强应询。长城网记者 张登峰 李相伯摄
进一步优化地下水考核点位分布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许皞询问,工业污水或不达标排放,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业农药化肥使用或生产废弃物通过沟渠、土壤渗入地下,都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将采取什么措施,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任立强应询,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源头防范,综合治理,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督促指导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等重点流域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加快实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二是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大清河等重点流域内市、县完成4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全省排查出的48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三是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累计完成12726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2321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任立强介绍,目前我省地下水质量国考点位共有26个,分布在9个市,2020年二季度监测结果显示,26个国考点位水质三类以上的13个,占总数50%;四类的12个,占46.2%;五类以下的1个,占3.8%,已达到责任书要求的目标。下一步将优化国考点位。26个考核点将调整为88个,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