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2020-09-25新闻10

原标题: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蔡襄(1012——1067)是北宋的一代名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其文集南宋时有17卷、30卷、36卷本三种,17卷本题《蔡君谟集》,见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30卷本题《莆阳居士蔡公文集》,见于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著录;36卷本题《蔡忠惠集》,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根据《宋史·艺文志》载《蔡襄集》60卷、《奏议》10卷,而《文献通考》则作17卷,认为“多寡悬殊不应如是。疑《通考》以《奏议》10卷合于《集》60卷,总为70卷,而传刻讹舛,倒其文为17也。”这只是一种推测而已,并不可靠。何况《宋史·艺文志》只是元代人所编,显然不如宋人的著录可信。随着遗篇佚文的逐渐发现,篇幅和卷数会逐渐增多的一般规律,17卷本应为蔡襄文集最早的版本。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我国最早著录版本的私家书目,但于蔡襄此集却不录编者和刊行者,详情缺考。30卷本的刊刻者,《郡斋读书附志》称“乃公之曾孙刑部郎洗所刊者,陈参议騤序。考蔡氏世系,蔡襄的曾孙只有名“洸”而无名“洗”者,当为笔误。蔡洸,字子平,蔡伸之子。《宋史》有传,载其“以荫补将仕郎,中法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出知吉州,召为刑部郎。”《闽书》及《福建通志》则载蔡洸在孝宗即位之时,“以户部郎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知镇江府。”由此可见,蔡洸官刑部郎时,约在孝宗即位之前的绍兴间(约1161——1162年)。这也是蔡洸刊刻蔡襄文集30卷本的大致年代。

蔡襄文集现存版本的最早祖本,是南宋乾道四年(1168)泉州知府王十朋刻本,名《蔡忠惠集》,共36卷,收诗370首,奏议64篇,各体文章584篇,而以《四贤一不肖》诗置于卷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本云:“其初本世不甚传。乾道四年王十朋出知泉州,已求其本而不得。后属知兴化军钟离松访得其书,重编为36卷,与教授蔡邕校正锓版,乃复行于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称“近世始刻于泉州,王十朋龟龄为之序。”盖文中所言当指乾道王十朋泉州刻本为此书初刻本之意。陈振孙曾官兴化军通判,据《解题》下文,“余尝官莆,至其居”的记载。他还曾到过蔡襄故居,但对蔡襄文集的17卷本、30卷本茫然不知,可见《四库全书总目》云“其初本世不甚传”,为所言不诬。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蔡襄文集现存的最早刻本是南宋刻本《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亦36卷,出于乾道本之后。今存本原为清代河北大兴的藏书家朱筠所藏。有“大兴朱氏竹君藏书之印”、“笥河府君遗藏书画”诸印章。后有其弟锡庚跋。后此书为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所得,《楹书隅录》卷五云:“是本镂锲工致,其字画皆欧体,间有缺佚,乃名手摹仿补足,纸色墨色浑然如一。迫视之,几难辨别,可称天衣无缝,流传至今且六百祀,而古色古香神彩焕耀。想见,忠惠在宋仁宗朝危言谠论,持正不挠之概,生气犹凛凛也。”后此书从杨家散出,为傅增湘所见于书肆,欲购而未果,故《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有此本的著录云:“宋刊本,半叶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心中缝宽展,鱼尾下记‘端明集几’……此本纸墨明丽,以字体雕工论,疑亦江右所刊,海内孤本。”

此书现存最早的完整刻本,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侯官陈一元南昌刻本。题《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40卷。次年又有兴化知府吴兴蔡善继刻本,题《宋蔡忠惠文集》36卷。对此二本的刊刻原委,徐火勃《红雨楼题跋·跋蔡忠惠年谱》述之甚详。

跋曰:

公所著文集,求之海内三十年矣,不能得。稽之馆阁书目,亦亡失久矣。……辛亥移书豫章喻秀才叔虞,……获故家钞本,正乾道年间王龟龄所编36卷者。时莆阳卢贞常方为江右副宪,叔虞以公集上之,命工缮写两部,还其原本。……岁甲寅,友人陈侍御泰始乘骢江右,余坚投以公集,侍御纳之囊中去,下车即请王孙朱爵仪、秀才李克家严加雠校,并《外纪》载之梨枣。甫一周而吴兴蔡侯伯达来守泉郡,以公同姓同官又同地也。于是从卢副宪求录本,张广文启睿订正镂板以传。

由此可知,明万历间这两部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蔡襄文集刻本,始作俑者均为闽县的文献学家徐火勃。《四库全书总目》卷152著录此仅言“万历中莆田卢廷选始得钞本子豫章俞氏,于是御史陈一元刻于南昌,析为40卷。兴化府知府蔡善继复刻于郡署,仍为36卷,而附以徐火勃所辑《别纪》10卷。”所述甚为简捷,然徐火勃于此书的搜访传承之功,却因之湮没无存。(郭大卫)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