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等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李艾霞(Alessia Lefebure)的新书《中国大儒2.0版》今年夏季刚在法国出版。作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中谈到:“中国选择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的公共管理人才向西方学习社会管理经验。中国政府不断更新社会治理经验,同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西方人眼中的‘悖论’现象,其实源于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李艾霞曾于2001年至2010年担任巴黎政治学院中国代表处主任及该大学亚太中心主任,参与巴黎政治学院和中国高校的公共管理合作培养项目。
根据自身在中国的经历,李艾霞感叹:西方人想象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她,非常清楚西方人看待中国“约定俗成”的框架:“很多西方人以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与西方不同,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李艾霞强调,事实与此完全相反,她用著作《中国大儒2.0版》告诉西方读者:“在与中国众多高校合作后,我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开放度非常高,中国社会的流动性也很强,中国人对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此外,在翻译出版方面,中国人也非常活跃,他们的外语学习能力很强。”所以,李艾霞总结道:“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社会很封闭’这种说法根本无法成立。”
李艾霞举例说,中国在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领域受到美国的影响较大,如今中国的高校及政府机构中,有不少学者和官员都毕业于美国的院校。李艾霞谈到:“有趣的是,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假如中国向西方学习公共管理,那么培养出来的公职人员就会渴望西方的社会制度,但现实恰恰相反,那些受到美国影响、接受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的年轻公职人员,反而成为了稳定中国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她说,很多人对中国的认知仍停留在刻板印象中。“正是基于这种想象,西方人看待如今的中国,才会感到充满‘悖论’。”
李艾霞指出:“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公共管理人才有着丰富的经历,他们有着远见卓识。”
在调研中国一些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PA)时,李艾霞看到,学员们就拆迁、人口迁徙等具体社会治理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员们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思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包括与上级指令发生冲突的情境,找到解决办法。李艾霞指出:“这种集体讨论的方式也打破了西方的偏见,中国的公共管理人才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寻找更为多样化的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进入大型国际组织,如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他们的表现引人注目,对国际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艾霞指出:这种影响并非仅仅基于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中国在公共管理人才领域的高质量培养,而且这些培养并非仅仅来自西方,更是中国本身的教育品质造就了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