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2020-09-24新闻8

今(2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石柱专场,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石柱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军,市委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李建树,石柱县河嘴乡富民村党支部书记黎星回答了记者提问。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中华工商时报:石柱农村环境越来越美、居民习惯越来越好,请问石柱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呢?

左军:从2017年开始,石柱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积极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注重统筹推进和联动发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康养产业、生态环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调度、一体推进,构建起“1个县级工作领导小组+8个专项工作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政府引导、部门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五级责任体系。

突出规划引领和因地制宜。科学编制204个行政村规划,按照“城乡融合、产村融合、农旅融合”要求,根据村落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生态环境、风土人情和传统建筑等禀赋,围绕“政府集中打造一批、农民投资投劳改善一批、农旅融合带动一批、传承保护利用一批”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特别是深度贫困乡中益乡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打造“中华蜜蜂第一镇”,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聚焦特色示范和连片整治。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思路,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推进中益乡坪坝村、冷水镇八龙村等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分档推进中益乡华溪村、沙子镇沙子村等4个引领示范村建设。推进冷黄线、中益乡、县城近郊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建设,聚焦沿高铁、沿江、沿高速、沿城镇周边、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

目前,已建成中国传统村落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28个。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沙子镇盘龙村高山生态蔬菜基地 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六改工程”和“六大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六改工程”,抓住“改习惯”的关键。

全面推进“六大任务”: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以上;

●行政村垃圾治理率达到100%;

●污水处理设施57座、污水管网482公里;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实施五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改造危房12329户、整治旧房15000户、改厨6.7万户、改地坪304万平方米、改风貌267万平方米,建成村文化活动场所242个;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回收废弃农膜470.2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6.3%;

●加快推进村规划编制,力争年底前实现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已经编制了168个。

强化政策激励和全民参与。坚持建管并重,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农村公厕建管维护机制、生活污水管网建管维护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四定”常态保洁机制等奖惩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

开展“环境整治大比武”“乡风文明积分评比”和“最美家庭”“星级农户”“星级院落”创建工作,有效激发广大农户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全面打响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5.5万余吨,清理沟渠4.4万余公里,清洁覆盖率达到100%。

重庆日报:刚才,蹇书记介绍到石柱县已经成功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请问下一步石柱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有哪些打算?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蹇泽西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蹇泽西:石柱是2019年4月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的,石柱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决定性成果,尽管如此,与全面胜利还有一定距离。

下一步,石柱将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重要要求。继续保持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干部相对稳定,持续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继续保持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撤,对于现在还没有完全脱贫的340户、返贫风险户和边缘户,继续跟踪、监测、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严格按照“1353”动态监测处置流程排查解决各类问题。

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紧盯市级深度贫困乡中益乡和县里确定的15个深度贫困村,持续聚焦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改善、产业扶贫、农业农村改革、扶贫惠民政策落实深度发力,确保高质量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

坚决整改扶贫领域各类问题。全力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举一反三抓好普查、督查、考核、审计等各类问题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不反弹。

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围绕村级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产业提质增效、乡风文明建设等,深入开展“一支部一主题”党建品牌创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工人日报:请问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在助推石柱脱贫攻坚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李建树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李建树:自2017年8月以来,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高度重视对口帮扶石柱工作,协调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帮扶工作,为石柱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扶贫集团共捐款104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5个,帮助协调落实扶贫资金2.48亿元,协调扶贫贷款30多亿元。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领导们多次深入石柱县访贫问苦和蹲点督导,并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帮助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每年召开2次联席工作会议,对各项帮扶措施的贯彻落实落地进行督促检查。

二是聚焦深度贫困。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2017年9月份,先后派遣12名同志驻乡驻村帮扶,协调和筹措资金1.47亿元,实施交通、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了89个扶贫项目。比如,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已经投入使用,提高了对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筹资建设的黄精、脆桃、羊肚菌等产业基地,成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同时,协调社会力量帮扶的餐饮一条街,在2020年4月15号正式营业,不到半年时间,7户农家乐户均增收达到了3万元以上。

三是强化消费扶贫。为了让石柱的农产品卖得出、老百姓能增收,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成员单位优先购买石柱产品,并在市委机关开设了周末扶贫集市,方便工作人员购买扶贫产品。协调开设京东、淘宝扶贫馆,举办了两场直播带货。今年以来,扶贫集团购买和协助销售石柱农特产品1870.17万元。

香港商报:蹇书记刚才提到石柱精神,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请蹇书记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源,以及怎么理解石柱精神?

蹇泽西:“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石柱都有这种说法。敢吃黄连苦,黄连是非常苦的中药材,在石柱种植超过了700年,石柱是全国最大的黄连生产基地,是道地黄连的产地,也是黄连销售的最大市场,其历史悠久,影响也很大,辣椒也是石柱的山地特色农产品。敢吃黄连、敢吃辣椒既是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种精神斗志,如果你不尝试,就享不了蜂蜜一样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也是一样,不敢、不为,完全“等靠要”,幸福生活就没办法得到。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辣椒喜获丰收 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石柱贫困发生率12.7%,现在降到了0.23%。取得这样的成效,就是按照“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石柱精神,努力奋斗实现的。

过去,石柱由于区位因素、基础设施落后、“等靠要”的落后观念等造成贫穷。现在石柱有了实实在在的项目,有了产业发展,更有“智志双扶”的措施,让老百姓看到脱贫攻坚实实在在的效果,提振了人的精气神。

城乡统筹发展网:石柱在康养产业方面发展有声有色,很多贫困户因此脱贫。请问石柱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贫困户参与到建设当中?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左军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左军: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柱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部署,一体化的落实。

从201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今年作出了加快打造全国康养胜地,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新的要求,通过康养产业、康养经济的发展,促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

在康养石柱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六养”,即:文养、动养、住养、食养、疗养、观养。

同时,深化了产业扶贫,提出了四个“30万”,即:黄连、黄精、天麻为主的中药材30万亩,辣椒、莼菜、脆红李为主的果树30万亩,还有中蜂30万群,还有生猪30万头,形成了石柱特色山地高效农业产业格局。

到目前为止,果蔬及中药材产业已经达到30万亩了,中蜂产业已经达到15万群了,在“十四五”期间将达到30万群。

此外,我们与群众建立了多种利益连接机制,比如,股权、资产、旅游扶贫等,将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利益紧密连接起来。

石柱还推动农旅、文旅融合,让康养经济的“六养”覆盖到每一位贫困群众。

目前,康养经济在全县的GDP比重当中已经近50%。贫困群众的收入四大板块中“家庭经营性的收入”占了15%以上,没有调整产业结构之前还不到10%,真正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华龙网-重庆客户端:请问,黎星书记您所在的河嘴乡富民村是如何让昔日贫困的富民村实现了真正的民富村富的?

乡村越来越美,康养产业有声有色!石柱做了什么?

黎星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黎星:记得2013年我到富民村任支部书记,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组完全不通路,群众到处找水喝,户户都是种谷子、包谷。群众反应最多的就要求修路。

现在,组组通硬化路、家家通人行路、户户喝安全水,茶叶、中药材、果树、辣椒等产业遍布全村,群众依靠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均有固定分红、劳务用工等保障,村集体稳定收入也超过10万元,富民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村。

富民村有这样的变化,主要采取了三步走措施: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志智双扶”。想尽一切办法把班子建强,打造了一支有为民服务情怀的干部队伍,密切了群众关系,“志智双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桂花组何万成,文化低,又无技术,房子破旧失修、长期患病,个人思想非常消极。村上多次给他宣传政策,帮助他树立脱贫的信心。现在,该村民住进了富民村搬迁安置点,还学习了技术,种植了4亩中药材、3亩辣椒、2亩水稻,并担任了村上的道路保洁员,每年家庭收入达到3万元,过上了“甜蜜”日子。

二是大力实施民生项目,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截至目前,新建及改扩建公路37.5公里,形成三横三纵的公路网;新建人行便桥7座、人行便道29.8公里,人行便道入户率100%;新建及改扩建人畜饮水池19口,户户喝上了干净放心的安全水;住房改造182户,住房安稳率达100%;建成移动通讯塔8座,通讯覆盖率100%。

三是大胆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实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

#扶贫#环境整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