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有关回声的导学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
一道物理实验题(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研究课题:空气(物质)对声波传递的影响(作用)实验器材:密闭容器(玻璃罩)一个、真空泵一台、音叉一个(有条件的话增加音叉震动记录仪)、闹钟一只.步骤:1、将闹钟(可以连续发声)放入密闭容器中,并接入真空.
如图所示,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悬吊在密封的玻璃罩内,然后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注意声音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我们仍然能听到响铃声,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时,铃声又逐渐变大;这说明铃声的传播与空气有关,当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时即成为真空时,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可以说空气(气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在“有关声音的探究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图中的四个实验,活动后他们彼此交 A、用力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说明发声时鼓面在振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A正确;B、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听到的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是因为空气密度越来越小,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说明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不正确;C、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C正确;D、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吸管中的空气柱变小,振动变快,音调变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不正确.故选AC.
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抽气机把玻璃罩 (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变小;(2)不能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