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2020-09-24新闻15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中国军网记者张诗梦 通讯员 杨玺 马艺训

滇西,一片英雄的热土。碧蓝穹顶之下,群山在红色的土地上绵延不断。

凝望着群山的方向,身后是一座座泛着灰黄的野战帐篷,组成庄严阵列。这是奉命守护边境安宁、在此驻训400多天的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临时营区。

在这些帐篷中,有一座特殊的荣誉室。

237面(个)锦旗、奖牌陈列其中,凝聚着一茬茬官兵的青春,浸染着一段段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

1937年,中队在抗日烽火中成立,历经百团大战、淮海战役、两广战役、西南剿匪和西藏平叛等战役战斗百余次。1979年2月,因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

今天,新一代革命军人用他们的青春赓续红色家谱,书写着新时代的“钢刀精神”。

赢得新的荣誉是对过往荣誉的最好传承

上等兵龙康华因为在整个大队成绩突出,被调到机动一中队。虽然以前就听说过“钢刀连”的名声,但他第一次走进荣誉室的时候,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英勇顽强、战果卓著”“千里进军模范连”“支部挂帅、军政双胜”……这些看也看不完的荣誉激发起这个“新兵”的初心:当一个好兵。此刻的龙康华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可听着每一面旗帜背后壮烈的故事,他又在想,和平年代,我能为中队做些什么?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荣誉旗。(资料图片)

转眼到了2019年标兵考核,中队因为新兵还没有下连等原因,参训率不达标。

此时龙康华因为左腿骨膜破损被医生要求不要再做剧烈运动。但想到前3个月和老班长杨虎林风里来雨里去的训练、想到自己曾经立志要当个好兵、想到荣誉室里的璀璨光芒,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不能给中队抹黑!”

报名!参训!

考核那天,跑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龙康华的腿像针扎一样疼。本想这样忍一忍也能撑到终点,最后一公里时却出现情况。一名战友腹痛难忍,整个人开始窝着身体,眼看就要跑不下去了。龙康华上前握紧他的手,鼓励道:“兄弟,一定要坚持,就差最后一公里了。”说完像平常一样顺手把战友的枪接了过去,但是此时的龙康华体能也下降得厉害,纯粹在靠意志力支撑。

终点愈来愈近。还有500米的时候,冲锋号吹响了。龙康华以前只在电影当中听过这个声音,这时就像是身体里的某个开关被开启——冲!像当年的前辈一样冲!

龙康华只剩下了这一个目标。

最后,他和战友一个拉一个全部冲到终点,为中队取得荣誉,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初在荣誉室的那次扪心自问。

时光在流逝,英雄的壮举不会被遗忘。历史的长河里,对荣誉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已慢慢成为“钢刀连”战士血脉中的传承,那些巨大牺牲换来的荣誉就像发光的灯塔,指引“钢刀连”的战士向着必胜冲锋!

淬炼制胜之能是对强大实力的最好证明

某次作战中,中队奉命向最顽固的31号高地发起猛烈进攻,枪林弹雨中,八班班长、副班长先后倒在血泊中,机枪手也牺牲了,八班最后仅剩张廷举一人,他没有后退半步,端着冲锋枪发起勇猛冲锋。

在另一场作战中,一排排长罗志强在左手受伤的情况下,坚持用另一只手端着冲锋枪向敌人猛扫,带领全排从敌人侧后发起猛攻。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打退敌人多次反冲击,毙敌13名,自己毙敌4名。

战场硝烟激扬血性胆气,逢敌亮剑是中队不变的传承。

“不服?拉出来比一比”这是机动一中队战士的口头禅。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小到临时的课目比试,大到每周进行的中队18公里越野等硬核比武,在这片临时营地内经常上演。

于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烈日骄阳下,官兵们淌汗成溪,衣服上的盐渍形状变了又变,每个人晒得黝黑,脖子憋得通红,脸上却透着一股子兴奋。

赵安元已经入伍3年,是赛场上的常客。作为中队的训练尖子,他最喜欢跑步时将自己的背影留给对手,这样一个“任性”的人也曾见过一个让他难忘的背影。

某次驻训,中队长王学海休假回来的第二天便带领队员进行着全套防爆服3000米训练。赵安元一路领先,胜券在握。离终点还有800米的时候,他听到后面传来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不是很快,但一步一步越来越近。赵安元着急了,一向很要强的他加快了脚步,但是中队长还是一步一步超过了他。他不明白休假刚结束的队长为什么能跑赢每天训练的自己。从那个时候起,赵安元彻底服了中队长。

钢刀连还有这样一句口号:“武艺练不精,愧当一连兵,武艺不领先,不进钢刀连”。

一段逆袭足以说明这个口号的感召力:战士魏承建刚入伍时军事成绩靠后,到中队后每天雷打不动完成500个仰卧起坐、500个俯卧撑、200个负重深蹲,半年下来军事成绩突飞猛进。作为列兵的他参加上级特战比武,荣获个人全能第一。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2020年中队组织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资料图片)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中队组织射击训练。中国军网记者张诗梦摄

今天,中队继承发扬“钢刀在握、坚不可摧、钢刀出鞘、锐不可挡”的钢刀连精神,先后创造并保持了9项支队以上纪录,有43人次被上级表彰为训练标兵,现在中队仍有11名标兵活跃在训练场和战场上。

“钢刀连”是战场的血与火锻造出来的,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召唤下,中队锐意进取、砥砺血性,锻造能打胜战的刀尖子的氛围愈加浓厚。

凝聚兵心士气是对团结集体的最好注脚

在“钢刀连”,有一个人人能讲、人人传颂的温暖故事:

1959年3月,中队奉命进军西藏,徒步翻越白马雪山时,时任指导员杜灿合解开衣服,用胸膛温暖战士冻伤的双脚,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对待战友的大爱被称为“一团火”。

火焰象征着温暖、光明。这个中队人人熟知的“一团火”故事,不止温暖了那个冬天,还鼓舞着一茬茬官兵。

许杰龙是2019年来到中队的军校毕业生,在强手如林的中队,5公里训练他拼尽全力也是“吊车尾”。

“中队先后22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我可不能拖中队的后腿!”

怎么办?练!

许杰龙为自己制定了训练计划,邀上战友帮助他训练。一开始没人愿意“接”这个活——许杰龙的计划强度太狠,万一出事怎么办?班长也找他谈话,建议他修改计划。许杰龙说:“为了中队的荣誉,我必须提高体能成绩,你们也不想有个‘日浓’(云南地区方言,说人傻笨)排长吧!”

战友们看到他这般坚定的态度、真诚的表态,纷纷当起了“接力员”,许杰龙成了他们手中的那个“接力棒”——跑到后面脚步无力的时候,许杰龙将一根腰带卡在腋下,和其他腰带套在一起。前面有人拉着,后面有人推着。26分、22分40秒、22分以内!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杰龙完成了当时大家觉得不可能的计划,捍卫了中队的荣誉。“我的成绩是大家的功劳,在这样的集体里我感到温暖而荣耀。”

“官兵亲密无间是一中队鲜明的特色。”机动大队一大队大队长赵涛说。一直以来,无论哪个官兵遇到困难,一中队官兵总会积极伸出援手。工作中,一中队骨干始终坚持以上率下、身先士卒,要求官兵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训练先示范、任务先上阵、劳动先动手。

一座“帐篷荣誉室”里的青春接力

干部耐心细致讲解动作要领。(资料图片)

“官兵情、战友爱,胜似亲兄弟……”一切都在改变,但流淌在每位官兵心田里的优良传统,就像云岭高原上的红土地一样,绵延不绝。

中队83年风雨兼程的辉煌荣誉,就像一个个强军路上闪耀的坐标,指引每个年轻的士兵;中队一茬茬官兵也将自己的汗水、欢笑、青春熔铸进一份份新奖状、一块块新奖牌里。虽然以后的路上不知还有什么荆棘,但只要“钢刀连”的荣誉记心中,“钢刀连”的精神在身上,青春便不会迷航。

#国内军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