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陈杭)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今天表示,北京制定了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从严格进京管理人物同防、完善监测预警及时识别管控风险、加强医疗救治安排和调查处置准备、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市场监管等十四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积极做好秋冬季大规模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和未来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准备工作。
这是记者24日从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下称会议)上获悉的。
卢彦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自2020年1月19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截至9月21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5例(其中境外输入176例),已治愈出院926例,死亡9例,在院确诊病例已于8月25日全部清零。
抗疫三阶段
卢彦表示,回顾北京市抗疫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国内其他地区输入北京病例并引发本地传播阶段。自1月19日开始,共历时48天,累计报告病例420例,其中200例为其他省市输入,病例发病至确诊用时中位数为4.4天。
第二个阶段是自2月29日至4月中旬境外输入疫情阶段。自2月29日发现第1例输入性病例,到末例病例报告历时46天,累计报告输入性病例174例。病例发病至确诊用时中位数为3.5天。
第三个阶段是自6月11日至7月6日新发地聚集性疫情阶段,历时26天,累计报告病例335例,病例发病至确诊用时中位数为2.7天,较第一、二阶段分别缩短1.7天、0.8天。
加强流调溯源
在流调溯源中,北京市积极利用大数据手段,确定病例活动轨迹,迅速精准判定感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卢彦表示,特别是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在首发病例确诊后16小时内,精准锁定新发地批发市场牛羊肉大厅负一层为高风险点位,沿着“人”和“物”两个方向,并应用基因组进化分析,明确病毒来源为境外输入,并排除了最初由人到人的传播途径,对疫情防控由“防人传人”到“人、物共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疫情期间,北京市充分动员疾控、卫生监督、社区卫生等各机构力量,经过规范培训后组建了360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分为三线梯队,实行7×24小时应急值守,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确保了全部病例24小时内调查及时率为100%,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1.2万人,全部落实隔离观察措施。
提早部署秋冬季防疫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下一步,北京市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与新冠疫情作斗争的各项准备,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卢彦强调,为有效防控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聚焦新冠肺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两个因素”,制定了《北京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从严格进京管理人物同防、完善监测预警及时识别管控风险、加强医疗救治安排和调查处置准备、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优化社区防控工作体系和机制、统筹复工复产人员有序流动、加强物资保障和宣传引导、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等十四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积极做好秋冬季大规模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和未来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准备工作,从应对策略调整、机制优化、预案完善、监测预警、力量保障等全链条、各环节做好准备。
同时,北京市将积极推进科兴中维、中生北京公司等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III期试验和规模生产准备,加强其他优势团队及项目临床试验I/II期研发支持力度,保持北京在新冠疫苗方面继续领跑。加快推动一批快速、便捷、准确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上市;加快特效药中和抗体临床研究,推动尽早进入诊疗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