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它是一个集大成的产业,许多世界大国、强国无不把汽车工业当作重中之重。
作为世界上唯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中国与印度两国的汽车工业,但是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今日印度已是为仅次于中国、美国、日本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横向比较,印度汽车工业水平发展如何?跟中国相比是先进还是落后呢?
先发的印度汽车业
实际上,印度的汽车工业起步比中国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制造汽车了,尽管这一时期的印度汽车还是以模仿宗主国英国汽车为主。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钢铁、汽车等工业快速发展。为了扶持本国汽车产业发展,1954年印度政府出台规定:不允许外国跨国汽车公司插足印度汽车工业,对整车的进口关税曾高达350%,对进口汽车零部件也实行高关税,曾一度高达40%以上。
这一时期,塔塔集团下的塔塔汽车公司成为印度汽车产业的主力军,它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合作,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在60年代末期已经能独立自主地设计出汽车。当然在主要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等领域,印度并无独立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
整个80年代中期之前,印度的汽车产量一直不高,一年只有10万辆左右,约为同期中国的二分之一,两国的产量差距尚不算太大。也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印度汽车产业开始了合资之路,1983年印度与日本铃木公司成立马鲁奇公司,开始生产马鲁奇800小型车。此后马鲁奇品牌在印度市场一度占有很大的份额。
进入90年代,印度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没有股份比例限制,整个90年代后期,包括丰田、本田、通用、雷诺、福特等在内的9家汽车公司进入印度市场。此外,印度本土的塔塔、印度斯坦电机、马恒达等诸多自主品牌也在这一时期发展的风生水起,主要生产面包车、微型车,以本土需求为主。
过去十年,受益于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车市迎来一波大涨,先后超越了法国、意大利、巴西、韩国等国,在2016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市场,一年之后又超越德国,跻身世界第四大汽车销售市场。
仅就汽车产量而言,2017年,印度汽车产量为449万辆,排名世界第五,接近中国2003年的水平。不过就在去年,受经济不景气拖累,印度汽车产量又下滑到了382万辆。
那么跟印度的汽车工业相比,中国汽车产业又是何种水平?这里对两者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中国的汽车工业比印度起步要晚了很多年,直到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才在长春一汽下线,1958年5月12日,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诞生了,被命名为“东风”牌,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这款车生产了30台就停产了。
从1958年到1988年30年间,中国汽车虽然在稳步发展,但是产能一直没有超过50万辆,当然超过印度还是绰绰有余,但是跟巴西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进入9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井喷期,汽车产量逐年高增,2000年206万辆,2008年超900万辆,2013年2200万辆,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
从产量上而言,现在我国每年的汽车产量是印度的7倍。考虑到印度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即便后期印度的汽车产能有所回暖,赶上中国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