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古人讲“郡县治,则天下安”,说的是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前途命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每个地方的小生态建好了,整个公益生态才能好。区域公益生态的建设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价值,是公益的土壤。
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作为南都基金会2020年探索的重点,我们策划了该系列内容,将访谈相关领域的一线实践者、专家等。本文是区域公益生态建设访谈系列第五篇,本期嘉宾是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下称“乐创”)执行主任葛鹏。他认为,一个良好的公益生态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是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公益生态尚处于建设初期,呈现碎片化、局部化、短期化的特征。”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我国公益生态尚处于建设初期
马广志:现在“公益生态”已成为行业的一个热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葛鹏:“公益生态”指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整体状态,包括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总和。一个良好的公益生态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是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有机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美美与共。
马广志:但显然,目前三方面的互动并不协调,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和企业强,社会比较弱。这种状况下,构建公益生态有必要吗?
葛鹏:很有必要。我们现在的社会领域建设很多都在借鉴经济领域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相对应的,建设良好的公益生态,对于促进社会建设而言也是势在必行的。而且,一个良好的公益生态能极大地激发公益组织的活力,促进公益组织良性发展。反之,没有建成良好的公益生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马广志:在你看来,目前我国整体的公益生态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葛鹏:我国目前整体公益生态建设情况我不敢妄言,就我个人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当前我国公益生态尚处于建设初期,呈现碎片化、局部化、短期化的特征,地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态势明显,要从全局来满足实际需求,尚需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
而且,我国公益生态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政策色彩。党的十八大以来,诸如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2016〕46号、《慈善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良好的公益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我国公益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未来可期。
马广志:那你认为建设公益生态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葛鹏: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协同共建是最重要的要素,即构建一个政策鼓励、资源匹配、服务齐备、舆论推崇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不过,我认为在此基础上企业参与和群众认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公益生态一定有企业的身影,也离不开广大社会民众支持。
社会组织多样化不足
马广志:湖南省区域公益生态情况是怎样的?
葛鹏:近年来,当地政府尤其是民政、财政部门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社会组织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出台了各项政策,给予社会组织发展的利好条件,持之以恒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另一方面不断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社会力量的培育扶持力度,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掷地有声。如:推进全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禾计划”-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建设,实施全省“十百千”示范社会组织创建三年行动等。
目前来看,湖南省的区域公益生态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注重“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曾诞生了大量的革命先烈,湖南人的血脉里就带有浓烈的“红色基因”。所以湖南社会组织的党建意识非常强,在“五化”党建的指引下,大家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扎实的政治建设,是建立良性公益生态的基石。据我了解,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的概念和机制便首创于湖南,为高质量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提供了湖南样板。
第二,注重“内生动力”的培育扶持。自2015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投入资金近两亿元,在全省建设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40多个,实现省、市、县的全覆盖。成为全面推进区域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社会组织3.6万家,其中省本级社会组织总计1588家。区域生态的建设与大家息息相关。
第三,注重“社会服务”的深耕细作。只有深根社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组织的专业价值才能得以彰显。近年来,湖南民政部门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些创新举措也引起全国的关注。比如2018年启动的“禾计划”-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已经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1933个乡镇(街道)的全覆盖。藉由机制创新、资金保障和渠道搭建等综合举措,达到社工站服务“全覆盖、零风险、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也可谓职能部门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先手棋”。
马广志:存在的问题呢?
葛鹏:主要是社会组织多样化不足。大部分公益组织集中在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类型,社会服务的同质性较强,缺乏单一服务领域深耕的品牌机构,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够凸显,服务分工的颗粒度较粗。
同时,枢纽型社会组织和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强,各市州较多是原有的操作型社会组织在有了一定的服务积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专业支持方法。再就是,大部分基金会属于操作性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的数量较少。
马广志:当地基金会对公益生态建设的支持情况是怎样的?
葛鹏:在湖南,多数的基金会主要是筹募资金,实施各类公益服务项目,身体力行地充实社会服务的力量,是湖南公益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基金会通过资助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的形式,不断为湖南的公益生态注入新鲜血液,借由资金资助来扶持民间力量走上专业化的服务路子。
为政府当帮手,为公益组织当助手
马广志:作为枢纽型机构,你认为乐创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葛鹏:乐创作为省级的专业支持型社会组织,在公益生态中就是要扮演区域性枢纽平台的角色,为政府当助手,为公益组织当帮手。我们运营的“湖南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自2016年以来已培育、孵化100余家社会组织,其他各项业务资助及支持了全省逾千家社会组织,培训公益人才数千人。
具体来说,一方面,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增量”萌发,助力社会组织“存量”高质量发展。乐创依托湖南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长沙县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每年举办高密度、多频次、全方位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课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组织提升其组织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充实湖南公益生态新生力量的同时,协助公益生态体系中的每一个主体向好向上发展。
另一方面,为行业发声,进行政策倡导。通过孵化基地的平台,针对行业议题,开展各类调研,反映社会组织需求。同时,运用人大、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提交提案、建议,针对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鼓”与“呼”。
第三,链接各方外部资源,助力湖南公益生态建设。乐创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家基金会的湖南枢纽,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对接基金会项目或资金落地湖南,极大地丰富了区域社会组织资源、技术来源。
马广志:今年的疫情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乐创的情况怎么样?
葛鹏:乐创目前总体情况良好。但是受疫情影响,政府扶持力度的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构自身发展和作用发挥。在此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应痛定思变、未雨绸缪,积极迎接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对于我们支持型组织来说,由于疫情社会组织发展受限,我们发挥支持服务的压力会相应增大。
马广志:接下来,你认为应该怎么推动湖南的区域公益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
葛鹏:首先,湖南的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放管服”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社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在公共服务供给的方方面面发力,打通各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我们社会组织应“反观内求”,不断苦练内功,优化业务模式,在危机中找新机、在变局中创新局。整体公益生态建设应充分结合湖南实际,各类服务型社会组织要借助现有政策优势,借势而为。
第三,进一步拓宽支持体系,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应对变局,必须克服单一的资金依赖,打好政府扶持、企业公众捐助和自身造血的“组合拳”。特别是要注重挖掘自身公益价值,打通与企业的合作渠道,尝试公益性收费,提升造血能力。
马广志:政府和社会组织双方都要做出努力。
葛鹏:是的。未来我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有关社会组织税收、社保、人才等扶持政策,让社会组织与中小微企业同等“应享尽享”各类政策红利。同时,社会组织要抱团发展,形成协助政府部门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形成更加紧密、更加良性的公益生态。也希望有更多的资助型基金会、爱心企业共建共治共享湖南公益生态。
马广志:乐创在这方面哪些规划?
葛鹏:首先是要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用足人大、政协的话语渠道,为区域公益生态的良性发展,建设性地向有关职能部门建诤言、献良策。同时,加强与更多基金会,特别是资助型资金会的互联互通,与湖南广大社会组织一道为区域公益生态建设链接更为广泛的资源。
比如,乐创未来希望推动中国好公益平台与湖南“禾计划”加强合作,将湖南政策优势与基金会平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从而引流更多的优质项目、资金和专业力量来助力湖南公益生态建设。另外,就是放慢脚步,认真梳理筹划机构转型升级,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应对未来挑战。
作者:马广志
值班编辑:于俊如 责任编辑:张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