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90年代,是华语乐坛最辉煌的时期,其中又以香港乐坛声势最为瞩目。因为香港乐坛最独特的标签就是“偶像”,从80年代的谭张争霸,到90年代的四大天王,正是这种偶像文化把香港娱乐业推上了鼎盛巅峰。
香港乐坛不仅崇尚偶像,而且相比其他地区具有更明显的特征,就是“垄断性”。即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偶像的崛起,是背后无数资源的热捧所造就的,也就意味着可能会给其他歌手的发展造成困顿。那么,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四个呢?那可想而知,整个乐坛就几乎被垄断,彻底沦为这两个或四个人的战场。在表面一片繁荣的光鲜背后,有谁听到那哀鸿遍野的叹息?
今天,“华语乐谈”就来谈谈,在四大天王的年代,那些被冷落的歌者们。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谭张二人先后退场,同时台湾那边王杰、童安格、齐秦等入侵,香港呼唤新的乐坛王者诞生。首先是张学友的重新崛起,在谭张统治力消退后,他终于一举登顶。但问题是他不够帅啊。没关系,宝丽金再捧出一个黎明。另外,刘德华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在歌坛大红起来。再加上后来从台湾回来、能歌善舞的郭富城,“四大天王”正式“成团”。四大天王的确立,标志着港乐跨入新的偶像时代,而那些没能在这个“天团”中拥有姓名的歌手,也就意味着被边缘化了。
主要代表歌手有:
吕方
吕方是1983年TVB“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1984年再次获得“香港新人歌唱大赛”冠军,并由此出道。他跟张学友同时期出道,同样实力强劲,被并称为“双星”歌手。1986年,还和张学友一起在红磡体育馆举办数场《86双星演唱会》。
可见,吕方是一位不逊于张学友的实力歌者,但在时代交接之际,他没能成为四大之一,导致之后的发展并不如意。虽然也拥有《朋友别哭》《老情歌》《流浪花》这样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但人气与四大相比,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李克勤
每次说到四大天王年代的“受害者”,很多人都是首先想到李克勤,很遗憾他没能成为其中之一,甚至把他封为“第五天王”。可见,大众对他的实力是相当认可的。李克勤于1985年参加“全港十九区业余歌唱大赛”并夺冠而出道(比张学友晚一届),他非常努力,后来居上,曾一度超越同一公司的黄凯芹和张学友。
后来张学友再度爆发登顶,李克勤紧随其后总是没问题的吧,但没料到同公司的新人黎明横空出世,他太帅了,超高的人气对李克勤来说是一轮恐怖的打击。其他的刘德华、郭富城也都是人气超高的偶像,纯粹靠实力跻进四大的只有张学友一个名额,所以李克勤没机会了。
整个90年代,李克勤的发展都十分缓慢,直到四大天王退场,加上谭咏麟的提携,当然更离不开自己永不放弃的劳模精神,他在21世纪后才迎来演艺第二春。
黄凯芹
当年,张学友、李克勤和黄凯芹都在宝丽金旗下,黄凯芹是最后一个进入的。但他有他的优势,毕竟是读了大学才出来闯的,加上1/8的法国血统,自带一种儒雅斯文的独特气质,还有音乐创作才华,被誉为“音乐诗人”。但他的劣势是性格里有傲骨,不善圆滑,有时说话做事比较吃亏。他曾与李克勤“相爱相杀”同起同落,30年后迎来再次同台竞技
到1989年时,本来更受欢迎的黄凯芹,已经渐渐被李克勤所超越。而张学友已大大超过他们,所以黄凯芹更无缘四大天王了。他因一首《晚秋》也在内地获得了一定名气,但后来也因此与经纪人发生分歧。一直发展不顺的他,在1996年与经纪人产生矛盾后负气出走,移民加拿大,从此淡出了香港乐坛。
许志安
许志安于1986获得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亚军,从而出道。当年黎明跟他同时参赛,黎明是季军。1988年,他发行首张专辑《许志安》。虽然销量一般,但也让香港歌坛从此多了一位天王级实力的歌手。他常以苦情王子形象示人,声音很有感染力。但相比实力,他在90年代的发展也只能说被埋没了。
在四大天王当道的90年代,许志安做过多种尝试,都未能找到他应有的位置。虽然也有《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等几首歌广为人知,还娶了天后郑秀文,但时运不济,歌坛失意,偶尔在外“浪漫”一下还被狗仔拍到,也真是挺“苦情”的。
杜德伟
杜德伟其实在1977年就参加歌唱比赛了,连续两年在TVB “业余歌唱大赛”获得亚军。后来去了加拿大留学。1985年回来,参加第四届香港新秀歌唱比赛,并获得冠军,并由此出道,签约华星唱片。
杜德伟受西方音乐影响较大,他率先将灵魂乐、蓝调及R&B音乐引入华语乐坛,同时引领了舞曲潮流。这样自成一派的杜式情歌,在当时的香港乐坛是非常鲜明的,对主流乐坛是一种挑战。如果放在21世纪以后,他可能会成为天王级的人物,但在90年代,这种风格还是无法与四大天王的大众流行拼人气,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苏永康
苏永康,也是通过1985年第四届新秀歌唱比赛出道,他屈居杜德伟之下,获得亚军。1989年,他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失眠》,但碰到这个时代交接点,在偶像风暴的冲击下,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打开局面,反而从此停滞不前。
苏永康在香港歌坛一直比较落寞,整个90年代,除了1995年面向台湾市场推出了《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就直到新世纪来临前,才凭借《越吻越伤心》获得较高人气,另外凭国语歌《爱一个好难》在内地风靡一时,才算让他翻红了一把。
此外,还有1984年在香港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冠军的张卫健,1988年参加同一比赛的郑伊健,他们都是以歌手身份出道,最后却都被迫转型去演戏了。
1999年底,黎明与张学友先后宣布退出香港音乐颁奖礼,不再领取任何奖项。至于原因,黎明后来这样说:“那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四大天王当道的90年代,代表着华语乐坛偶像风潮的巅峰。他们四人共举办个人演唱会超1600场,正版唱片销量超过一亿张……不得不承认,他们四个人都很优秀,也很努力,但事实上,他们确实垄断了香港各大颁奖礼绝大部分奖项,这已经沦为一场商业的较量,而不再是音乐的比拼。资源的过度聚集,让四个人红得厌烦,让很多人无法出头,对于整个乐坛的发展来说,永远无法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良性局面,最终导致盛极而衰,确实带来了“不太好的后果”。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