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级焊工丁洋洋正在参与国家重点核电项目建设。从一名普通村民到掌握专业技术的核电建设者,丁洋洋的转变,还要从徐州市三官庙村的对口帮扶说起。
三官庙村位于江苏徐州丰县,是中核华兴2018-2019年度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借助劳动力就业帮扶,丁洋洋2019年初进入这家核电建设企业,经过近一年的培训,顺利通过了国家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资格考试,成为一名核级焊工。
五十多岁的丁运敬是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没有谁比他更了解三官庙村当初的家底。没有集体增收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水电费等公共支出都是村民自掏腰包。“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成了丁运敬的口头禅。
没有集体经济,贫困村怎么脱贫摘帽?中核华兴从发展集体经营性产业入手,通过“资金拉动项目、项目带动产业”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铺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新路。
在三官庙村,围绕洋葱、大蒜特色产业,中核华兴投资240万元建设保鲜冷库,一方面通过出租持续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方面帮助村民延长农产品保存期限,最大程度保障收益。同时,协调产业富民资金建设2500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通过“能人大户承包经营、低收入农户同步就业、镇村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的一体化联营合作模式,持续激活村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农户稳步增收。
通过帮扶项目实施,三官庙村集体收入两年内由原来的1万元增长至24.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由1.67万元提高至1.98万元。
两年来,丁运敬脸上的愁容越来越少,信心和干劲越来越足,除了日常工作,他也和中核华兴原帮扶干部唐洋一起琢磨三官庙村发展的“大项目”。
化冬民家是三官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患病的老母亲,下有正在读大学的儿女,妻子全职照顾老人孩子,全家生活主要靠他种植五亩多洋葱、大蒜以及打短工的收入。开支大,收入少,“顶梁柱”化冬民心里总像压着块石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帮助低收入人口脱贫的最有效途径,而企业的优势最为明显。通过“调研+宣传+培训+就业”模式,中核华兴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到所属的核电及民用工程项目了解产业工人工作情况,还组织相关人员到村里沟通用工需求,为村民选配合适岗位。
通过驻村干部的引导,性格内敛的化冬民鼓足勇气,来到核电项目,做了一名产业工人。虽然技能还比较生疏,但每月六七千元的收入,已让他如释重负。
截至目前,江苏丰县地区已有近百名像丁洋洋、化冬民这样的村民到中核华兴工作。通过实施劳动力就业帮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也让村民意识到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有力激发了村民学习技能、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方便农产品运输,中核华兴在丰县吴庄村投资建设了4400㎡的钢结构标准厂房和1800㎡的农产品交易大棚,组织村民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在吴庄村和三官庙村修建了2800米水泥路和4750米砂石路;针对村庄路灯密度较小、照明亮度不够等问题,安装了308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村亮、路路亮”;针对农作物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实际需求,修建了3座翻水站和水闸;修建了3座文化健身广场,为村民日常健身和文娱活动提供了场所。
培训就业,培育产业,民生保障,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贫困村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更记住了帮扶情。
而过去八年,中核华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40万元,协调各类产业帮扶资金545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8个,惠及江苏新沂市及丰县地区共计七个行政村贫困人口2100余人,帮助849名低收入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自2016年对口帮扶江苏省丰县以来,中核华兴驻丰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对口帮扶,中核华兴与丰县地方政府多次互访交流,人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帮扶友情和信任,同时中核华兴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深深扎根于丰县,为中核华兴未来更多更好地参与丰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更多机会。
今年6月15日,中核华兴收到来自丰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中标通知书,公司中标徐州丰县南部新城初级中学、北苑路小学、开发区实验学校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项目,真正实现了“地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