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人怎么教育孩子的?看看古诗词蕴含的教育理念

2020-08-31新闻12

作者:小柴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将下一代培养成才。纵观悠悠历史长河,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傅雷家书,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渗透着作者教育理念的作品。古人借助诗词这一形式,以质朴简洁的语言,情真意切地教育下一代,因此也能够更好地感化孩子,同时亦给后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让我们从中得到与教育有关的思考与启发。

颇为有趣的是,从这些教育理念当中,我们又能够从旁窥见出每个作者不同的人生历练、性格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可谓是文如其人。思想的火花各自争相辉映,美丽绽放。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教育下一代的。

勤勉治学,力求长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放到任何一个年代都是行得通的。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少诗人都是抱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勉励孩子认真做学问,求知求上进,万不可虚度光阴,荒废人生。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陆聿的,彼时的陆聿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少,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人生大好光阴应该用来做什么?陆游用浅显易懂的四句话,满怀一腔父爱,教导儿子:古人做学问,从来都是全力以赴方有成就,从年少便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并且要持之以恒,莫让美好青春白白浪费,付诸东流。

最后两句传世佳句,陆游更是告诫儿子,切不可死读书,只会纸上谈兵,而要注重“躬行”,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勇敢去尝试去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将书本的知识真真切切转化为自身本领,才能受用一生,成就一番事业。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一生仕途跌宕,在宦海中浮浮沉沉,但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创作,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本身就是刻苦做学问的人,因此,陆游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从用功学习、坚持不懈的理念出发,对孩子寄予厚望,期盼孩子如自己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学习,还得做到付诸实践。可谓是,有书长伴,精神富足;勤勉治学,家风长存。

笑意批评,幽默风趣

有些人教子,严肃认真,循循善诱;有些人教子,则是诙谐幽默,略带点佛系,这个人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可以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篇《桃花源记》冠古绝今。作为大文豪,孩子们是否继承了他的优秀基因?我们来看看他的《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看来,陶渊明的五个娃儿不怎么让人省心啊:阿舒懒到不行,估计天天在家葛优躺;阿宣快十五岁了,也无心向学;阿雍阿端都十三了,还连六和七都数不好;小儿子快九岁了,却是个小吃货,每天就只会去找梨子栗子吃。面对这五个活宝,陶渊明是又好气又好笑,感觉如果天意真如此,那还不如喝酒算了。

难道陶渊明就那么不重视教育吗?那肯定不是,从他写的另外两篇《命子》及《与子俨等疏》可看出,他虽然退隐山林,淡泊名利,但对于下一代的成长还是有所牵挂,对孩子们的学习、为人处世都是有要求的。

孩子们莫非又真如陶渊明说得那么不堪?那倒也未必,都是正常的孩子,怎么可能十三岁了还数不清六和七。估计当爹的是被气到了,才这么无限放大熊孩子们的缺点。只不过面对孩子的教育,陶渊明的心态比较好,能带着笑意、以戏谑的口吻去批评他们,半是怜爱半是责备,一个慈爱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哎,孩子的教育问题看来也是个千古难题哟。

惟愿平安,平凡是真

还有一种教育理念,既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没有因为孩子不争气而加以责备,反倒是希望下一代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即可。如苏轼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认为,人人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有所成就。但我的孩子能否成才并不重要,即便愚钝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够无灾无难地过日子,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其自身遭遇息息相关。

对于苏轼,我们留下的印象基本上都离不开“唐宋八大家”、“大文豪”、“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等关键词。而实际上,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遭排挤,后又因为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而被一贬再贬。连苏轼本人都曾苦涩地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句,来表达自己连遭贬谪、一生漂泊的艰难处境。

因此,苏轼断不愿意下一代如自己般过得这么凄苦,再怎么乐观豁达,也无法完全消解这辈子壮志未酬、失意坎坷的悲伤。那还不如做个愚笨迟钝的平凡人,正所谓“傻人有傻福”,只要孩子你没有灾难祸患,平淡一生也未尝不可。

无论是何种教育理念,都饱含了古人对孩子深沉的爱,离不开一个“情”字。只不过因为各人际遇、性格不同,而导致理念不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给下一代传递知识的力量,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美好心灵。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人这些教育理念当中,汲取适合现代社会的营养,弘扬优良家风。

作者:小柴,喜音乐美食,爱电影品茗,只想快快乐乐过日子,不想唯唯诺诺度一生。

#诗词歌赋#教育理念#古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