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街道办事处位于民权县城,全办事处共辖15个村委、11个社区,办事处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
近年来,该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规划、打造品牌”原则,注重“一村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的创建思路,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特色村(社区),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优化了治安环境,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善了民俗民风,促进了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在群众中形成了自觉普法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村镇”、“创建无邪教示范街道”、“河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和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河南省旅游局评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乡镇”、“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办事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先进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关工委”等荣誉称号。史村铺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反邪教基地”和“全国旅游扶贫开发村”;凯旋社区被评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任庄村被省水利厅授予“水美乡村”、省旅游局授予“特色旅游村”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高起点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特色精品区
办事处依据自身区位特点,结合各村(社区)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突出党建引领,重点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精品区。在全办事处15个行政村、11个社区美丽乡村(美丽社区)街道、绿地、游园、广场建设中,突出法治文化元素,推进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推动法治文化元素向“场、园、廊、亭、墙、栏、堂、角”等延伸拓展,挖掘融合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做到了“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实现了法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的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史村铺村坚持乡村旅游开发主线,按照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发展思路,留住豫东民居乡愁的风格,突出建设优美生态环境重点,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风味,深挖该村历史名人东汉尚书一史將 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建设了史弼廉政教育纪念馆、党建文化广场、法治示范街、德治文化广场、村民自治文化广场等设施,达到了全村法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点带面、点线结合,全面推进、 整体提升效果,使群众的法制观念、道德素质、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今年5月,在该村成功举办了商丘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现场会,学习“三治”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做法。
二、完善基础,高标准建设法治文化活动特色服务区
绿洲街道办为进一歩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方便群众开展法治活动,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该办事处加大投入,升级规苑完善了法治服务中心,更新了软硬件设施设备,组建了专职法治服务队伍,在各行政村和部分社区高质量建设了法治便民服务站和警务室,派驻了“一村一干一警一法治辅导员”,在各中小学学校开设了法治辅导课,构筑了全办事处普法新阵地,推动了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进基层、进社区,将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业治理相融合,增强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质效,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同时,重点指导各村带活"三支队伍”,即:义务巡逻队、“五老”义务调解队和法治宣传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义务巡逻队。多年来,各村均组建有以村组干部和年富力强的党员为骨干的义务巡逻队,分班组,常年开展巡逻活动,维护了各村安全,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建立义务调解队。充分发挥村里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的“五老”作用,组成了义务调解队,在村调委会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发挥夕阳余热,共创平安村庄(社区)活动,走巷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矛盾化解、邻里纠纷等,仅2019年全办事处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三是成立了义务法治宣传队。各村派驻的“一村一干一警一法治辅导员”定期义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共同指导村民调会召开普法讲座,推进“六五”普法,在村调解室、警务室开展“村民法庭”进行民事调解,矛盾化解,为各村社会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自治为基,高规格完善法治文化管理特色示范区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因此,办事处牢牢抓住优质便捷服务这个深层次的社会治理任务,做到“三个结合”,即:便民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网格化管理与物防技防相结合、事务公开与化解矛盾相结合,在服务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一是将便民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以各村法治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安排村党员干部,常年坚守轮流值班,为群众解答疑难,帮村民代办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各项扶贫政策落实等事项。为提高服务质量,各村均成立了退伍士兵、基干民兵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与便民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宣传党和国家政策,主动为老弱病残群众上门服务,解决实际困准。
二是将网格化管理与物防技防相结合。办事处为确保社会治理及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均按人口数量和集体经济制时村民组划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有网格长,任命有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各项事务的落实、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排查处理等工作。同时,还实施“互联网+法治文化”行动。设立网格群,在各家各户门口张贴网格群二维码,引导全办事处每个家庭至少有1人加入“网格微信群”,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普及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此外,各村还充分利用村户外电子显示屏开展公益普法宣传活动,达到每年不少于全部播放时间的30%;充分利用村道德讲堂、村图书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等,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德孝廉主题文化活动、社会诚信体系和平安法治建设;各村还建立有村文艺宣传队,购置多种音乐器材,引导群众讲道德、遵道徳、守道徳,既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从精神层面筑牢知法守法保平安的意识;各村又在大街小巷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主要路口安装了高清摄像头,24小时对全村治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人防物防技防全面推进,各种矛盾纠纷和事务落实,达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效果,形成了人人负责、层层落实的局面,进—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互助意识,切实提升网格自治水平。
三是将“四议两公开”与化解矛盾相结合。办事处还不断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作用,对村里的重大事务进行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各项决议结果向群众全面公开,减少了矛盾,增进了干群关系。同时,为确保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各村(社区)每年始终坚持把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村(社区)年初工作计划,做到与党建、经济发展等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实现了齐抓共管、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使法治特色小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陈佩良 乔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