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晚年选择太子,没有康熙帝时九子夺嫡的惨烈,也不像乾隆帝、和他自己一样,早早地就为上下认可,无人争锋。在65岁时、道光帝不得不考虑立储。选择不多,除了已经过世的,只有四子奕詝、六子奕訢是刚刚成年,其余都还小。太子之争只在二选其一。
按照清朝皇位继承的传统,太子的选择并不以嫡长为依据,皇帝在诸皇子中选择德才兼备者为之。奕詝仁孝稳重,奕訢文武俱佳。道光帝更喜欢奕訢,在能力上这个儿子出类拔萃。但道光帝立的太子却是身体差、能力弱的奕詝,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虽然太子的选择无关嫡长,但随着入关时间的日久,儒家立嫡立长的思想或多或少的对清朝皇帝产生了影响,当初道光也是因为嫡子,受到了爷爷乾隆的青睐。相对于奕訢,奕詝的亲妈虽然死了,但她的身份却是皇后。
道光皇帝生前有三个皇后,前两个都是做皇子时所娶。嘉庆元年二皇子绵宁娶钮祜禄氏为嫡福晋,13年后病逝,后追谥为孝穆皇后。发妻死后,侧福晋并未补进,嘉庆皇帝此时已密立绵宁为太子,福晋之位既是以后的皇后,因而他为绵宁选择了出身高门的佟佳氏为继福晋。
佟佳氏在绵宁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后,他们和睦生活了25年,死后谥为孝慎皇后。
第3任皇后就是奕詝的母亲,如果说以前的姻缘都是包办婚姻,钮祜禄氏就是道光帝自己选择的真爱。在道光二年选秀的时候,道光一眼就看上了秀质兰心的少女,偏偏她的出身也很高,其父颐龄为苏州府驻防将军,从一品。因而钮祜禄氏被封为"全嫔",起点之高,令人惊叹。
道光帝没有看错,在清宫里全嫔有着其它美女没有的气质。全嫔随父母生活于苏州,天生丽质,加上苏州水土文风的滋养和熏陶,诗书女红,灵巧秀慧。道光帝自觉在全嫔处才体会到了真正的男女之爱,对她几乎到了专宠的程度。
道光3年全嫔封妃;道光4年,封贵妃;道光13年,封为皇贵妃;道光14年,前皇后死后一年,册立为皇后,时年27岁。
但天不与人愿。道光20年(1840),年仅33岁的皇后病逝在圆明园寝宫。此后,道光帝没有再立皇后。对孝全皇后的思念,以及她的儿子奕詝的嫡子身份,都是道光心中的一个重要砝码。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道光的复兴之梦破灭。此时他已年迈,心态转而更加保守。失意的人更需要安慰,在老师的帮助下,奕詝的表现更符合老年道光的心理需求。
皇子们6岁开始读书,奕詝的老师是上书房总师傅杜受田,奕詝学习很努力,老师教的也是兢兢业业。"受田朝夕教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
奕訢的师傅是文渊阁大学士卓秉恬,虽然比奕詝上学晚一年,但其天资聪颖,颇有才气,武功骑射上也是身手不凡。
在兄弟的竞争中,奕詝显然落在了后面。但这种不利的局面,却是被他的老师扳了回来。道光身体不佳,招来两个儿子,要再进行一番考察。奕詝、奕訢向各自的老师请教。
奕訢的师傅卓秉恬认为皇帝将会问政,考察二人的治国能力,这是奕訢的强项,因而卓秉恬对奕訢说:"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想到了同样的场景,他对奕詝教诲:"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
奕詝的表现令道光帝心中满足,还是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作为师傅,自己的弟子什么成色他当然清楚,只是当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冲突时,为了保住后者,居然能厚颜使出藏拙的妙招。遗憾的是,这些揣测上意的玲珑心思,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毛用也无。
时值中土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如果是眼界开阔的奕訢继位,显然更有利于应对时局的变化。可惜,道光帝放弃了更适合为帝的奕訢。不过,对于自己的选择,他心中也应是充满着怀疑,以致在其临死前的朱谕中,既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又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由此可见这一反常的举动可见,对于皇储最后的人选,道光帝到底得有多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