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区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将矛调中心建设成为“重要窗口”示范性工程的目标要求,坚决扛起全省矛调中心发源地的政治担当,以机构强化、机制优化、举措实化、服务深化等为着力点,对全省首个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体化运作平台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努力为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提供鲜活的吴兴探索。
一、整体联动,资源统筹,打造“一站式”服务优化版
1
机构强化重统筹
投资6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中心大楼,将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更名为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明确机构规格为正科级。通过统筹调剂的方式,核增3名事业编制,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对入驻部门和人员实施以中心为主的管理模式,由中心负责日常考核、工作督查和评先评优,强化中心对专业人员的统筹调配,形成工作合力。
2
部门联动聚资源
在前期充分整合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资源,创新设立“两庭四室八中心八调委”的基础上,将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区司法局和区应急管理局等矛盾纠纷调处的重点部门整建制迁入。根据形势任务变化,新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职工维权帮扶中心、金融纠纷调委会、新居民调委会“两中心两调委”,实现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
3
多元参与汇合力
积极培育吸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乡贤、媒体、律师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进驻中心参与调解,不断拓宽延伸服务领域。重点打造“吴美丽工作室”“老兵驿站”“老宋谈心室”“平安大姐工作室”等43个社会力量调解品牌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二、优化机制,智慧治理,打造“一窗化”服务集成版
1
从“单线”向“多线”转变
将中心分设为纠纷受理、人民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四大板块”,与十个行业调委会进行有效对接,致力于“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建立“窗口即接即调、主职部门内调、系统交接联调、中心牵头协调、区领导交办督调”的“五级”调处机制,把中心打造成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终点站”。
2
从“多窗”向“一窗”转变
针对群众诉求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在明确中心与各职能部门矛盾纠纷化解职责分工的基础上,积极整合优化流程,健全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设立无差别的综合受理窗口,中心统一受理群众矛盾诉求后,根据入驻部门职能分工,分流交办至相应服务窗口。对责任不够明晰的矛盾诉求,由中心兜底受理并调处化解,避免推诿扯皮。
3
从“线下”向“线上”转变
建设数字吴兴智慧管理中心,整合法院、司法、执法、应急、民政等13个部门数据资源,推动不同部门业务平台数据统一高效流转,实现对区域的综合感知、态势监测、事件预警,让社会治理工作变得更聪明。与航天五院合作开发吴兴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实现“一个窗口”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纠纷化解、信访诉求和投诉举报事项,准确区分事项类型,分类导入办事程序,实时就地接待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关口前移,靠前化解,打造“家门口”服务升级版
3
一是推动中心平台再前移
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相应建立分中心,“三跨”类矛盾纠纷由区中心直接受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区中心指导化解,常规性矛盾纠纷由分中心受理化解,形成从受理、分流、调处到监督执行的一体化高效便捷处置体系。依托46个网格工作片区和538个全科网格,积极打造蛛网式矛盾纠纷调处网,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实现“一网打尽”。
2
二是推动工作力量再下沉
对于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工作片区以及各个分中心无法调处的矛盾,由中心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组成专家团,下沉一线联合会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巩固深化信访代办代跑制,将基层干部或志愿者以代办代跑形式导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3
三是推动民生服务再延伸
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利用好中心网络平台,将信访受理、电动车上牌、流动人口登记等20余项服务事项下沉到各乡镇街道分中心,推动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就近跑一地”办理。在各网格工作片区设立“理法官工作室”和“检察官工作室”,每周至少安排1天时间,开展矛盾化解、法律监督以及各项法律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来源:信用湖州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