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的管理机构 系协调全灌区事务的最高机构,建国后1951年设置,其委员由咸阳专区副专员、灌区县长或副县长、泾惠渠管理局正副局长组成。不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协调灌区各县的受益和负担问题;审查管理局提出的重大工程计划和灌溉排水计划;审查预决算以及规章制度的修订。灌委会成立38年来,共召开会议11次,灌区历次重大改革和建设,皆由灌委会形成决议后实施。60年代以后,各灌溉管理站、斗渠亦相继成立灌委会和斗委会。1982年后,斗委会解体。系泾惠渠灌区专业管理机构。民国23年(1934)春成立,由李仪祉先生组建,属前陕西省建设厅直接领导,初设于县城姚家巷小学(今改中学)东侧,今县委大院西院,初期员工百余人;内设工务、总务两科,下辖张家山(渠道)、社树、刘解、汉堤洞、磨子桥、三原、仁村、高陵8个管理处。初期业务以工程建设为主,32年(1943)后逐渐转入灌溉管理。建国后,管理局机构迅速扩大。1961年,迁三原县东门外今址。1963年,内设6个委、办、科、室,管理处增至10个,全局职工25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泾惠渠改称“人民引泾渠”,管理局亦改称“人民引泾管理局”。1965年4月,改由咸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73年12月收归省领导。1978年后,恢复泾惠渠管理局名称。1989年,局内科室增至7个,。
泾惠渠的主要工程 (一)渠首工程拦河坝 建成初定名“檀香山坝”,以纪念檀香山华侨捐款。原坝址位于乙种设计方案坝址下游约500米处。坝基建于石灰石基岩上,为欧基式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68米,宽4米,高程446米。设计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民国24年(1935)后,先后多次增高坝面,引水量随之增大。至建国后1952年,坝顶高程达447.85米,引水量增至26.05立方米/秒。1966年7月27日,泾河洪峰7520立方米/秒,将大坝全部冲毁。同年10月,另建新坝。新坝位于原坝下游16米处,仍为重力溢流坝。坝长87.50米,底宽23米,高14米,设计引水流量46立方米/秒,坝顶高程451米。施工时动员全灌区农民投劳,于1967年6月13日建成使用至今。此次新修大坝和其他渠首建筑物费用共计218.58万元,其中灌区农民集资33万元,农民投劳不计其数。进水闸 原为三孔平板式钢制闸门,每孔高1.75米,宽1.5米,总过水断面7.87平方米,以人力齿轮绞盘机启闭。1966年与大坝同时被冲毁。新闸1967年建成,四孔,每孔高2.5米,宽2米,总过水断面20平方米,钢制闸门以电力启闭。隧洞工程 共有三个隧洞。1号隧洞(引水闸),长326.60米,断面面积14.80平方米;2号洞,长315米;3号洞,长26米。2、3号洞断面面积皆为36平方米。节制闸和退水闸 民国23年(1934)于。
请问各位 青石桥那边有很多家肥肠粉味道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