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朝远战兵器就是箭,可当时箭矢为何要刻上射手名字呢?

2020-07-25新闻8

华夏武术有一个传统术语——十八般武艺,也被称为十八般兵器,而在众多兵器中,“箭”是古人最喜欢使用的远距离进攻型武器。清朝时期,箭被广泛应用,但各位读者,你们是否知道清朝对箭矢有一个严格的规定,箭矢为何要刻射手名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小编在解密箭矢之前,先说一下“火药”,火药是我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的发展和应用速度却非常慢,也就是说,火器的使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清朝,朝廷曾设立火器部队“神机营”,并为每位士兵配备一把火器。但火器却未被军队认可,因为它与箭相比显得很不靠谱。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严格的管制下,外国火器难以购买,工匠技术有限无法进行仿制;在本土火器使用的过程中,一点天气潮湿,火器就有可能打不响,清朝是马背上的国家,有大批优秀的射手,完全没必要接受一个“不靠谱”新武器。正因如此,在战争中清朝的士兵依旧使用弓箭进行攻击。

清朝的箭是沿袭旧制,但他们却详细地划分具体种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皇帝使用的箭就有八大种类,比如皇帝大阅箭三、皇帝大随礼侍箭二、皇帝行围箭二等等。

除此之外,清朝还根据用途对箭进行分类,有的箭功能单一,有的箭却兼具多种功能。索伦鈚箭是军事战争的专用箭,它还可以射熊及野猪;方哨箭是用来射体型较小的野兽;水箭专门射鸭子;举行夏猎时,使用燕尾鈚箭最为合适。

清朝箭的种类繁多,但对于使用箭的规定更多。在军营中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士兵要在使用的箭上刻自己的名字。为何会出现如此奇怪的要求呢?真正的原因有三点:

一、方便管理

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士兵们会随身佩戴武器,将弓箭背着身上。将军为防止士兵偷偷减少负重量,故意将箭丢弃,就命令士兵将名字刻在箭上,也就是说,只要捡到被扔掉的箭,他们就可以根据箭上的名字找到对应的士兵,并对其进行严惩。

二、奖赏依据

封建社会时期,士兵上沙场作战的死亡率非常高,士兵为活命会消极怯战,毕竟保住性命才是硬道理。将军们为鼓舞士兵作战的热情,会根据士兵射中敌人的数量给予相应的奖励,正因如此,箭上才会刻士兵的名字,让它作为领取奖励的证据。

三、再次利用

提到箭再次利用,很多会想到“草船借箭”。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借用东风收集敌军的箭,为自己所用。也就是说,古代的箭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士兵们将箭射出后,会再次捡回来,但必须捡回刻有自己名字的箭,没人会捡错,一旦捡错,用这支箭(刻有别人名字)射杀敌人的功劳,那就不是自己的了。

清军将“箭”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并完善弓箭的种类,培养一批又一批弓箭手,他们还将箭矢的管理,也发挥到了极致,但他们的目光却是短浅的,不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发展。火器的威力是箭的十倍,而他们却选择忽视,完全不肯接纳新鲜的事物,这也验证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清朝走向灭亡,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机会摆在面前,谁让他们不懂得珍惜。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