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标准落地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货车冲洗干净后才能上路
绵阳新闻网讯 保卫绵阳蓝天,建筑工地在行动。近期,我市下发了在建工地道路扬尘整治、臭氧污染管控和噪音防治标准工作方案,为推进标准落地,打赢建筑工地蓝天保卫战,昨(22)日,绵阳市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化现场观摩会在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绵实双语学校在建工地举行。通过观摩交流、引领示范,全面提高我市施工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化水平。活动由市住建委主办,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和绵阳市教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市生态环保局、全市在建项目建设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相关技术安全负责人及全市市县区行业主管部门等上千人参加活动。这也是近年来我市最大规模一次扬尘治理专项现场会。
扬尘防治标准化施工监管可视化
近年来,绵阳经济发展提速,大批项目相继在我市落户开工,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也成了环保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我市相继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实施了“红黄绿”牌等系列管理制度,全面督促城区建筑工地落实洒水喷雾、湿法作业、防尘覆盖等措施,对不符合规定的工地严格处罚,实施停工整改,取得时效。
“温度:26℃,噪音:33分贝,PM2.5:33ug/立方米,PM10:41ug/立方米……”这是22日10时在绵实双语学校工地中一块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全天运行的环境监测仪,能实时抓取施工中工地扬尘颗粒物、温度、噪声等数据。工地内还分布着多个监控摄像头,数据及监控画面能够同步显示在工地管理人员手机上,在10多公里外的市住建委监控室内也能同步查看。“工地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标准化管理,施工可视化监管就是其中一部分。”四川六建绵实双语项目副经理吴昌见介绍。
在观摩现场,一处布置整洁的室内木工加工房吸引了大家注意。加工房顶部安装有喷雾,四周用了加厚新型墙体隔音降噪。工人戴上护目镜、防护面罩作业,现场还安装有吸尘设备,通过这些做法来控制施工噪音扬尘,保障工人健康。“工地上的噪声和扬尘粉尘,一直是监督管理上的难点,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参加观摩的市生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推广探索工地环保治理智能模式
与会人员现场还参观了车辆冲洗、裸土覆盖、工地循环水利用,施工道路硬化及绿化、塔机及围挡喷淋湿法作业、现场洒水抑尘以及智能工地管理、楼层垃圾管道输送等内容。
现场还进行了工地绿色智能管理平台演练。在参观区,一辆没有冲洗的货车正要离开工地,被出入口视频抓拍。很快,项目管理员手机上收到短信提示,车辆被迅速拦截,驾驶员只得调头返回,冲洗干净才允许上路。
为了高效抑制工地扬尘,现场展示了该工地的智能“监工”——敏感的扬尘监控仪器,它和围挡及道路四周的立体式喷淋系统智能联动,扬尘数据一超过警戒,喷雾系统立即自动报警,管理人员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这样降尘更及时,效果也更好。”四川省第六建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瑞丰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公司重点项目,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省市工地标准化要求,制定了各项绿色施工措施,打好提前量。
按照我市计划,通过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相结合,逐步将过去单纯靠人员逐项巡查的管理模式升级为人工与智能设备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建筑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可控化、数据化及可视化管理。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参加观摩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绵阳管廊项目安全总监史登亮认为,现场进口冲洗设施、裸土覆盖、木工加工区降尘降噪等措施,都执行得很到位,值得其它工地借鉴学习。安州区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大队长刘小明表示,落实扬尘治理标准化规范化举措,也是各县市区建筑施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对照现场观摩要求,持续推进辖区工地扬尘和臭氧污染防治治理。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形势下,施工现场污染防治和工程施工安全一样,是工程建设中的永久话题和底线。企业强化污染防治的基础,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大气污染防治和绿色施工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现场参观示范引领,对全市工地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增强了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坚决打赢绵阳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刘栋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兰建春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