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自此,中国勾画出一幅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唤醒了广东这片沃土,也奏响了中国铁建和广东发展的协奏曲。
在持续深耕广东市场几十年里,中国铁建不断发挥自身施工、投融资、勘察设计等全产业链优势,从积极跟随到主动引领,以战略作支撑、以质量占高地、以创新为突破、以责任显担当,持续为广东地方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着“铁建力量”“铁建制造”“铁建智慧”。
为战略规划贡献“铁建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巩固南疆海防,发展沿海经济,中央于1954年决定抢建黎(塘)湛(江)铁路。毛泽东主席命令:“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
1954年9月25日,黎湛铁路正式开工,这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也是铁道兵抗美援朝凯旋回国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铁道兵夜以继日,轮班突击,从开工到接轨仅历时8个月的时间。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提前6个月全线铺通,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奇迹。
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省的发展历程备受瞩目,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提出更让广东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表示,要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本世纪初,广州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地方政策的考量,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共历时20余年,这20余年也是中国铁建脱下军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企业市场化进程的20余年。
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中国铁建港航局等企业为广东省规划、勘察设计贡献着智慧;中铁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九局、中铁二十五局、中铁建设、中铁建电气化局等施工单位的千万铁建职工为广东省现代化铁路网建设挥洒汗水;中铁物资加大物资供应保障力度,为建设广东现代化精品铁路保驾护航……
风起潮涌,与湾区同行。近年来,铁四院规划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等“路线图”,为广东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带来“诗和远方”。中国铁建各单位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凭借在铁路、公路、市政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无限商机。
赣深高铁箱梁架设(陈浩 摄)
作为中国铁建在广东地区的唯一综合性工程局,中铁二十五局建设了一大批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属地的“明星项目”:承建“一带一路”重要工程南沙港铁路,赣深高铁、广佛东环线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干线,参建连接大湾区多个城市的龙怀、花莞等高速公路,建成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深圳南坪快速路,建成地铁与高铁无缝驳接的广州庆盛站等地铁项目……
为更好地抢抓大湾区建设契机,2016年中国铁建注册成立了华南区域总部,代表中国铁建负责广东区域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履行统筹、协调、监管、服务和高端经营等职能。4年间,华南区域总部先后参与深圳地铁、穗莞深城际、东莞地铁、佛山地铁、前海市政Ⅵ标集群等19个大湾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持续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贡献“铁建力量”。
2018年,中国铁建在广州市南沙区成立了以房建为主的综合性工程公司——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拉动主业、贡献利润、转型升级……让“中国铁建方案”融入广东战略规划的步伐愈加步稳蹄疾。
以“铁建制造”增添发展动力
2020年8月31日,广(州)深(圳)铁路再获重大进展:信号联锁改造工程3个站点联锁更新改造、信号设备更换安全正点开通并交付车站使用。
作为中国第一条城际铁路——广深铁路久负盛名。1992年3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两个月后,中国改革开放唱响了“春天的故事”。恰逢其时,由铁四院设计、中铁十二局参与施工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开工,这条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至200公里,堪称“神州第一”,由此开启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滚滚车轮。历时30年,中国铁建在广深铁路的改建及深圳河生态治理工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深铁路(谢裕增 摄)
中铁十二局参建的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是国内第一座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水底高速铁路盾构隧道,被誉为“世界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里程碑”。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广深铁路改建工程位于高铁既有线旁,项目部率先搭建施工综合信息管控平台,将现场管控紧握“掌中”。这是当时国内最新最成熟的视频监控技术,可全天候监控全线运输状况,铁路运输调度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珠江潮涌,伶仃洋一桥飞架。作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于世界。中铁十八局代表中国铁建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暗挖段“曲线管幕+水平冻结”施工工法为世界首创,其难度、规模和技术含量刷新了数项世界纪录。
在看不见的地下,错综复杂的地铁隧道犹如一条条彩练,不断向前延伸,同样展现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勃勃生机。
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是目前国内在建地铁项目中设计速度最快的线路,体量大、难度高,被业界称为“航母级”建设项目。承建方中铁建华南建设运用“大施组”管理模式,由总承包部担任“大家长”,统一管理系统内12家参建工程局,将作业标准、主要材料、关键设备等8个重点模块纳入施组集中管控,在广州地铁集团新线建设评比中连续数月夺得新线“进度之星”荣誉。
广深港高铁广深段通车运营,动车组驶过沙湾水道特大桥
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穗莞深城际、新白广城际、广佛环线大步提速……一条条交通大动脉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串珠成链”,擘画出一个崭新的高质量发展之环。“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规划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为经济现代化贡献“铁建智慧”
根据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积极探索机制、科技及合作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湾区经济是大国发展标配,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关键支撑。”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到旧金山湾区,世界知名的三大湾区无不凸显着非凡的科技创新实力。对标世界知名三大湾区,广东省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中国“硅谷”接续奋斗。当下,5G通信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已然融入基础建设,中国铁建持续为广东建设注入智慧。
从珠海市横琴金融岛中央商务区的中国铁建大厦的46层眺望,港珠澳大桥、澳门电视塔等大湾区地标建筑尽收眼底。2014年3月,中国铁建投资集团“落户”珠海,在这里建大厦,和其他入驻企业一道,发展总部经济,助力横琴岛招商引资。未来,这里将成为珠海最顶尖的产业项目、商业服务集群。在广东江门借助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优势,中国铁建探索性引进“授权-建设-运营+F+EPC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铁建投资在城市综合运营方面联手腾讯引入“WeCity”智慧城市系统,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展示人才岛全岛动态数据,对全岛进行操控管理、统揽全局。
列车行驶在改造完后的广深铁路上(鲍昌辉 摄)
如今,广东向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已更进一步。而中国铁建也正持续加大在5G、绿色环保、物流贸易、资金管理等新兴产业(新基建)的在粤布局力度,多点发力,不断增加新的增长极。
2020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智力中心”——南沙自贸区挂牌5周年,也是中国铁建南沙投资公司成立的第五个年头。5年间,中国铁建吸引投资、建设施工、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等不同产业集聚,针对定位为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国际智慧创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整合内外部产业资源,策划推动人工智能园区、科技设计产业园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园区落地。
目前,中国铁建在全面参与南沙投资、开发和建设的同时,推动全产业链与南沙城市化进程深度融合,逐步完成了从“经营项目”到“经营城市”的转变,创造了中国铁建深耕城市的“南沙模式”。
中国铁建既是广东片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2011年,广东省出台《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东融珠三角、西接北部湾、北联大西南、南拓东南亚……从而推进区位经济互联互通。然而,从深圳到湛江再到河源,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到萧条的村庄,体现着巨大的贫富差距。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中国铁建跑步进场,开始建设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湛铁路。历时3年,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三市不通高铁的历史。202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夕,由铁四院设计、中铁二十五局施工的赣深高铁4标项目太平山大桥、寨下大桥、石角碑大桥相继顺利贯通,以“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赣深理念,为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不断提速。从河源、湛江到滨海深圳,高铁的建成将实现广东“市市通高铁”的目标,为粤西粤北地区带来更多机遇和奇迹……
星繁月朗,逐浪湾区。20年间,中国铁建在广东这片沃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湾区建设一起汇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铁建方案”也将日益深入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铁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