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寒夜里,这群人为流浪人员奔走,扫街巡查外还依靠技术“一网统管”

2020-12-30新闻14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30日报道:今冬首个寒潮“夜袭”申城,气温骤降至零下。夜间十点,上海的街面还有不少工作人员在地毯式巡查,大家记挂着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情况;在铁路上海南站,临时避寒处也正式启用,不一会儿已经有数十名无家可归人士前来避寒;在人力巡查外,“城市大脑”也在有序运转。徐汇区应急管理局的现场指挥大屏,实时闪烁着重点路面情况,方便值守人员及时发现特殊情况。

入夜后,记者跟随上海市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巡查督导队前往黄浦区部分路段等进行路面巡查。在延安东路浙江南路的一片绿地公园内,两位80岁的老大爷分别占据两个躺椅,上面堆着棉被、衣服等杂物,其中一位老大爷为了防飘落下来的雨水,还拿自行车支起了塑料膜。另一位大爷光着脚,连袜子也没有穿。

救助人员上前询问情况,并劝说两人去救助站避寒。一开始两人都没有“挪窝”的意思,救助人员一边把新的棉鞋、棉服给老大爷穿上,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今晚特别冷,寒潮这才刚刚开始,还是去救助站吧。年纪大了冻得身体要吃不消,那里有热水和食物,还可以洗个热水澡。之后等寒潮过去了您想出来也可以的。”

聊着聊着,两位老人答应了救助人员“邀请”,去了救助站。就在寒潮到来前夕,上海的市、区两级18家救助管理机构均已设立了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避寒场所,储备了充足的御寒物品与防疫用品。通过24小时值守接待,全天候提供免费餐饮、洗浴、住宿等服务,确保受助人员吃饱穿暖,获得必要医疗。

据救助人员透露,受助人员被送到救助站后,会经过严格的测量体温、摸排行动轨迹,核酸检测等程序,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摄影:蒋小威

在铁路上海南站,临近“双节”这里一番忙碌景象。为应对寒冬,候车室特意开辟了临时避寒处,记者在现场看到,避寒处内设置了几排座椅,旁边叠着厚厚棉被和防寒冬服、方便面、热水等供流浪人员过夜取暖使用。即便是极寒天气,防疫工作仍不放松。门口专门设置了体温测量处,备有口罩、酒精湿巾纸、免洗洗手液等物品,每位前来避寒的人员都要经过查验方可进入。

摄影:蒋小威

不到一小会,避寒处内已经聚集了十来位人员,既有流浪乞讨人员,也有滞留南站的旅客,车站工作人员给每人泡上了热腾腾的方便面,一时间,避寒大厅内热气腾腾。记者见到一位40多岁的张先生,原本一直在湖南做小本生意。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作没了着落,张先生决定来上海试试,刚来没多久就碰上“霸王级”寒潮。“我原本住在火车站附近,听工作人员说这里有避寒处,这几天太冷了有点吃不消。”

50多岁的周先生平时睡在上海南站地下通道,今天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引导下来避寒处过夜。“我老家江苏的,十年前家里一场大火全烧没了,我就四海为家,平时做点临工。身上的冬衣也是救助站送我的,他们还给我口罩。”

摄影:蒋小威

正在现场安排救助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帮助困难群众顺利度过此次寒潮,这间临时避寒处将一直开设至1月3日。考虑到南站地区可能有人不知道避寒场所地点,救助站和上海南站建立了合作机制,街面巡逻发现流浪人员后,通过工作人员引导进入避寒处。“今天现场准备了几十床棉被,后半夜可能有更多流浪人员进来,此前已在仓库里储备了充足的棉被等物资。”

摄影:蒋小威

除了人力巡查,“城市大脑”也在有序运转。记者在徐汇区应急管理局看到,大屏幕上不断实时显示着不同街道画面,通过设在这里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查看街面上的流浪人员以及相关突发情况,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技术赋能下,各相关部门和街镇共享、共用平台信息,实现了街头救助工作的一网统管。

今年寒冬期间,针对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浪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的专项救助工作,上海进一步强化“全天候服务”机制。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表示,在市区两级民政、公安、城管、卫健等多部门联动配合下,强化街面实地巡查,以及借助“网格化监控”“一网统管”,切实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给他们送上寒冬里的温暖。

上海也积极鼓励社区救助管理志愿者、夜间安保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和出租车司机等广大市民,参与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等。对参与救助行动的市民,有关部门将依据奖励机制给予适度激励。市民发现后,可拨打公安110、市民热线12345等,为他们提供帮助。

#新冠肺炎_社会#乞讨事件#城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