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打算买车,然后转了几家4S店,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受:似乎除了logo和外观设计有所区别以外,车的功能、配置越来越像。无论是销售的推销话术,言必及车联网,智能化,还是坐进车里的大屏幕,语音控制,甚至菜单的逻辑都有着极其相似的设置。这里除了供应商就那几个以外的原因,其实还反映出出一个问题,未来的汽车也许正在走向同质化,至少在功能上很难再有大的差异。
如果说空调,音响这些上一个时代都开始装备的舒适性配置让汽车开始有一点点相似的舒适体验,那么新时代大量的车联网和智能化装备,让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车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这个趋势的根源,我想可以追溯到汽车发明之始。毫无疑问,汽车是为了提升人们出行效率而诞生的,随着技术进步,享受型的功能逐步丰富起来,豪华品牌也应运而生,于是汽车也变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而真正打破这样“阶层固化”的重要转变是AI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它赋予汽车更多的实用内涵,车的作用再次回归到工具属性为主,而代步通勤已经在其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少。
通过网络,车能够实现更多的通联,比如消费行为,与智能家居的通信,驾驶辅助等等,按照现在更时髦的叫法,车正在向智能移动终端演化,当车的功能到达一定量级,它与我们手机的区别仅仅是尺寸大小的不同,而代表财富,地位的作用更多只能依靠“穿金戴银”的奢华装饰来体现了。所以,针对普通消费需求的车会越来越像,而只有超豪华品牌才能通过历史积淀,使用材料上的不同坚持到最后的独特。
实际上,现在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的设计和开发,已经出现大幅度同质化的趋势,包括设计,布局,系统等等都逐渐显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在国内几家科技公司开发的车机系统里,车机互联的操作方式与逻辑结构也免不了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设计的“极简主义”
在设计上非常流行一句话,lessismore,少就是多,但这还是基于造型和功能设计来谈的,而当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块屏幕里,留给造型设计师的空间其实也就很有限了,进车就是两块屏,价格七八万元的和一百多万元的车,大都逃不开这样的“宿命”,没办法,谁让我们都习惯了屏幕的方式。
这样的“极简主义”,其实与设计无关,而是技术发展对用户习惯的影响,进而改变了造车的理念。
大屏的引入,与手机有很大关系。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直接转移到了汽车内部,因此,把手机和汽车无缝前街起来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采用与手机相似的屏幕设计,并把所有功能融合其中,开启这种操作的自然是特斯拉的modelS,此后,对汽车圈内饰设计的影响一发不可收拾。
交互方式的雷同
现在的交互方式正在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说直白一点,触摸已经“奥特”了,语音才是未来,如果现在一部车不支持语音控制,都不好意思说是新款车。交互方式从物理按键,到触控屏,再到语音,可以说是顺应了人类交流方式的终极目标,但也因此,变得从未如此统一。
我相信,但凡试过最新的汽车产品,你肯定会非常熟悉一句话:“你好,……”,这是所有车机语音控制十分一致的唤醒词,因为他们背后的供应商无外乎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等国内的科技公司,而语音控制的功能,除了开车以外,几乎是无所不包。开关窗,空调、音响控制,甚至是陪聊都可以,但如果忽略品牌,其实你看到的功能介绍几乎是一摸一样,实现的方式也相差不多。
我们唯一能感受到的区别可能就是图标UI设计的花样不同,反应速度的差异,显然这跟处理器速度和带宽的关系更大,而只要升级车载处理器和增加带宽就能改善。就像iPhone和安卓,实际使用过程中,具体到功能并没有什么实质差异,只是运行速度和流畅性的问题。微信还是微信,微博也还是微博,并没有因为苹果和安卓的不同而产生什么不同。
当语音交流更自然,更流畅,操作更智能,也更人性化,那时候上哪一台车都不需要适应了。
你的车年轻了么?
虽然买车的主力还是有一定积累的油腻中年人,但是在新车的发布会上,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年轻”。是啊,谁不渴望年轻,谁不怀念年轻的时光,一句“爷青回”道出了很多人的唏嘘,所以,年轻化的口号频频出现在紧凑型车,中型车,豪华车上,可以说年轻化的概念是覆盖所有年龄段的需求,也是车企最热衷的概念。
于是,犀利的线条,夸张的前脸,先前提到的各种新潮的操作方式一个都不能少,但是看看坐在车里的人,似乎跟年纪轻轻并不是太吻合,只要手头宽裕,找回年轻的感觉并不太难。
关键点在于年轻化所承载的改变,年轻化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车要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使用习惯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才是年轻化真正的目的。
写在最后
发现了么,无论是设计的屏幕至上,还是交互的越来越“傻瓜”,以及从造车理念到传播一定要强调的年轻化,实际上都是源于用户对智能化和工具属性的强烈需求发生的。所以,我们才会发现汽车的个性化元素突然就很少了,而进入到不同车里也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这就是AI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造成汽车工具属性回归的结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让生活越来越简单,如果说内燃机推动了汽车的成型,那么现在智能化的大潮则是促进汽车向另一个维度进化的幕后推手。
有观点说,现在有意思的汽车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坐到十款车里仿佛如同一款车相仿,就连写试驾内容时都会发现好像是改个车名,描述都可以不用换的状态。坦率讲,可能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未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汽车能够包含多少与其他使用场景关联的能力,而非身份地位的象征,亦或驾驶方面的特质,因为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普及势必削弱原来车所具备的内涵,而增加更多移动工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