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2月15日电(记者 杜郑敏)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工信系统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丰硕成果,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五年改革发展,山东工业大省地位持续巩固。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更加雄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526个。2019年,山东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2.3%,总量占全国的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其中,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10%以上的大类行业有10个,5%以上的有29个。今年,山东有14个县(市)、11个区,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和百强区。
截至今年11月,山东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170.9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63户。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青岛海尔、滨州魏桥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83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青岛海尔、青岛啤酒、烟台张裕等9个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41家企业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19年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达到7家,其中,万华化学、潍柴动力、兖州煤业、海尔智家等4家企业盈利能力进入A股前100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5万家,比2015年末增长近2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加快提升。
与此同时,聚焦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十三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万余个,完成技改投资3万亿元以上,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率先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指出,技术改造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技术改造的特点,决定了它既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能够拉动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因而是并力相向、双轮驱动助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的“总抓手”。
山东在全国率先推行“一业一策”技改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和各市工信部门作用,推进全省重点行业智能化绿色化云技改,在线推动食品、煤炭、轴承等重点行业企业技改要素供需对接,形成“省厅指导、条块协同、协会搭台、云端互动”的推进机制。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海田表示,山东工业“十三五”发展尽管遇到困难挑战,但全省工信系统紧紧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通过扎实有效工作,确保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时期,山东工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与风险考验。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预期不稳、观望情绪加剧,对当前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下一步,山东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着力破解难点、堵点和痛点,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