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5日获悉,由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并察看农事农时,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藉礼是古代中国天子或首领亲自耕田的典礼。清朝皇帝不但在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举行藉礼,在圆明园也时常亲历耕作之趣。本次在圆明园发现的“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其文化内涵与三千多年前周原遗址中祭祀土地的“社”一脉相承,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此次在遗址附属的皇家稻田首次采用植物考古的手段,对京西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京西稻又称“御稻”,当年由康熙皇帝亲自培育,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在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所产御稻米供宫廷食用。新中国成立后,京西稻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峰期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长期以来,圆明园管理处不仅有力推进大宫门、紫碧山房、如园、舍卫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多个考古现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全程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进而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开放考古发掘工地,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