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林业专家张用宪:古树名木的守护者

2020-12-15新闻12

宿迁网讯(记者 汪学飞 通讯员 王文芹)12月初,83岁的张用宪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在江苏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联合举办的全省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评选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张用宪

12月12日,记者来到张用宪家里,采访了这位护绿路上不知疲倦的人,聆听他退休后,坚持护绿的故事。虽然已经年逾八旬,但是张用宪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对往事记得清清楚楚。

张用宪说:“林业专家的使命就是保护绿色,我做这些事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救治古树名木

让千年老树返老还童

项王故里景区里有一棵项王手植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最长寿的树。这棵项王手植槐一直是宿迁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向每一位游客“讲述”着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作为林业专家,张用宪一直非常关注项王手植槐的生长情况,经常去看望它。

2001年底,张用宪看望项王手植槐时,发现枝梢有一部分枯死。于是他连续观察,发现枯死的范围越来越大,慢慢从树梢蔓延到了树干。他一下子警觉起来,这是古树生病了。他说:“树和人一样,年龄大了,就容易生病,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危及生命。”

他迅速把项王手植槐生病的消息反映给相关部门,提出要为项王手植槐治病。他的建议引起宿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他主动请战,自发挑起治疗的重担。为此,他多次到北京和南京向林业专家请教,修改完善救治、养护方案。最终,在他的精心救治下,项王手植槐起死回生,焕发生机。为了更好地保护项王手植槐,从2010年起,张用宪开始培育子代项王槐,经过不懈努力,在2016年成功培育出6株“项王手植槐”子树。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有一棵省级二级保护古树、树龄逾百年的观音柳。退休后,张用宪到淮安参观周恩来故居时,发现观音柳歪斜内腐严重。回到宿迁后,他立即着手撰写关于抢救修复观音柳的建议方案,转交给淮安市有关部门。他的建议引起淮安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淮安市政府专门安排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来宿迁拜访张用宪,商讨救治方案。张用宪多次赴淮安现场仔细检查观音柳病情,制定、实施救治修复方案。通过科学救治,现在,这棵古树重获新生,成为周恩来故居一张特殊的绿色名片。

皂河龙王庙行宫古树群、市林果站院内西玛杨、老城区中山路悬铃木、丁嘴镇的榔榆……多年来,张用宪救治的古树名木数不胜数。

用脚“绘出”宿迁古树名木分布图

古树名木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产,一株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记录,因此古树名木也被誉为城市的“绿色文物”。一个地方有多少古树名木,哪个乡镇最多,最老的树龄多大,谁的“胸围”最粗,哪株古树最富有传奇色彩?这些问题,要从当地的古树名木志中查找。

恰恰,宿迁过去在这方面是空白,没有一本详细介绍宿迁当地古树名木的书。1998年,退休之后的张用宪主动担负起这个艰巨的任务。没有团队,他自己干;没有设备,他自己买。就这样,他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部旧相机、一个记录本,开始了“万里走单骑”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冒着严寒酷暑,白天寻访、拍照、记录,晚上熬夜整理笔记。哪里有古树名木,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就这样,历时3年,他骑坏4辆自行车,跑遍全市每一个村(居),行程5万多公里,查找到4273株古树,最终把宿迁的古树名木整理成册,出版了7万字的《宿迁市木本植物志》和10万字的《宿迁市古树名木》,并亲手绘制了宿迁市古树名木分布图。其中,《宿迁市木本植物志》填补了史库空白,在国家绿化委备案。

2016年,他还出版了300多页的《绿色情缘》一书。书中收集整理了自己撰写的大量调查研究文稿,与老师、朋友的往来书信,还有一些宿迁的古树文化知识、趣闻。

护绿路上,不知疲倦的人

2015年,宿迁市决定将三台山森林公园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资料初期审核没有通过。于是,市相关部门想到了林业专家张用宪,请他出山“操刀”,修改完善申报资料。

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任务,张用宪二话没说,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内,他四易其稿,补充了2万余字的申报内容,并义务担任三台山森林公园申报“形象大使”,还撰写森林公园申报解说词。2016年11月底,三台山森林公园经评委审议,一致通过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宿豫区新庄镇有一片72亩的池杉林,是上世纪80年代初集体投资栽植的池杉丰产林。后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田地使用政策的调整,当地农民享受不到池杉林的“农补”。于是从2007年至2011年,当地农民多次到新庄镇、宿豫区上访,要求伐除池杉林,退林还田。得知这一情况后,张用宪主动上门协调,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向宿豫区政府提供合理化解决建议。历经5年,经市、区两级领导8次批示,最终化解了矛盾,保住了池杉树林。如今,宿豫区杉荷园景区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这片池杉林成为宿豫区杉荷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退休#古树名木#张用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