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又见新冠肺炎患者被网暴,保护隐私怎么“屡教不改”?

2020-12-15新闻9

资料图(图文无关)

近日,多起新冠肺炎患者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最新的案例发生在重庆:12月11日晚6时许,官方通报重庆市彭水县报告一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然而早在通报前数小时,该患者及其家人的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便已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患者本人及父亲随后发声称,电话已被打爆,有人甚至直接“开骂”,目前警方已介入处理。

辗转回国、按要求经过隔离观察后又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这名患者与家人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如今还要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冲击,着实令人心痛,由此带来的伤害比病毒本身更为可怕。如果不加以节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样的受害者,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承受?

应该看到,类似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社会也不是第一次发出关于“保护隐私”的呼吁,但为何会陷入“屡教不改”的怪圈?究其根本,在于当前隐私保护的机制不够健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补上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保护这一课已刻不容缓。

补上这一课,先要严惩泄露隐私的源头,以案为鉴。记者注意到,此次泄露事件中流传最广的是一张图片,里面详细记载了患者及其亲属、密切接触人员的个人信息及行动轨迹。相关部门亟需从最有可能的泄露源头查起,让泄露隐私者无所遁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其次,应全方位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意识。需要指出的是,泄露患者隐私也离不开许多普通人的推波助澜——一次转发,就可能将影响指数倍扩大。他们虽然不是信息泄露的第一来源,但也在无意中充当了信息扩散的“帮凶”。当然,泄露新冠肺炎患者信息,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在权威信息缺失下的恐慌心态,有关部门越早回应社会关切,越早进行信息通报,越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根本还在于健全保护隐私的机制。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关于隐私泄露的花式“吐槽”:装修公司能准确报出业主房号及姓名、贷款公司能及时掌握个人资金动向……许多人对此却已怪不怪。漠视个人信息满天飞,不加以惩戒,也让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者更加肆无忌惮。

今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将用法治手段筑牢隐私保护的堤坝。我们期待,针对侵犯隐私行为的惩治手段更具刚性,泄露隐私的安全漏洞越来越少,保护公民隐私能真正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民信念。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