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网售婴儿床进行了质量抽检,不合格检出率高达46.7%。这些不合格的婴儿床存在致儿童跌落,夹伤儿童四肢和头部等各种安全隐患。
监管部门对婴幼儿用品安全情况进行抽检,是最常见的监督措施,也是保证育儿安全的重要屏障。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与经常性抽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红线意识,促使他们重视质量、遵规守法。
然而,仅仅是抽查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提升监管检查的治理效果和震慑防范作用。
首先,加大处罚力度。对这些被检查出来的问题婴儿床,绝对不能仅仅止于曝光、示众。对于“不合格婴儿床”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予以严厉处罚,绝不放任姑息。比如,在没有整改到位之前,不允许再次进入市场,从而倒逼企业重视质量,不任由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误导家长、坑害儿童。只有加大惩戒力度,才能让市场、商家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起到“查一警百”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建立黑名单制度。相关执法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把这些生产企业管起来,督促他们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通过“黑名单”制度,让那些提供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一时失信,处处受限”,为自己的无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倒逼其遵规守法,确保生产的婴儿床达到质量标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出手检查,生产企业不“自曝”,如何能够辨识出问题产品呢?这就要求第三方平台承担一定的监督责任。
销售不合格产品,商家固然是始作俑者,可是平台也应尽到一定的审核和检查义务。消费者通过平台买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平台的信任。因此,有必要规范平台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维护上的责任义务,明确其监督责任和相应的处罚标准,倒逼平台主动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监督约束,捍卫安全底线。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发力、企业自律、平台自觉,就一定能够防止不合格儿童用品涌入市场,坑害儿童、切实维护广大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