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盛唐的繁华总是让很多人魂牵梦绕,连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被叫做唐人街。大唐开国以来,不少邦国久慕华夏昌盛,经常派遣使者互通有无。百济、新罗都曾派遣唐使,频率远超日本,为何只有日本学得最好?
一、遣唐使的由来
遣唐使的前身其实是遣隋使,当时隋朝在整个东亚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综合国力甚至超过唐朝天宝年间。
当时日本正值圣德太子当政,于是就在公元607-614年数次派遣使节到隋朝,其主要目的是学习佛法,顺便交流一下文化。
不过隋朝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不久就崩溃了,于是期间使节来往中断。
唐朝成立后,朝鲜半岛发生冲突,此时唐朝支持的新罗和日本支持的百济发生战争。毫无意外,百济被唐新联军击败,此后又在白江村击败日军。
此时圣德太子十分惧怕唐军会攻入日本本土,于是苦思良久,把都城从奈良县的飞鸟迁到日本列岛的中部大津宫。不过,大唐却并没有如此做。此役像极了后世新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须知道,中国人自古就是热爱和平的。
眼看着唐朝蒸蒸日上,军队强大,文化繁荣,于是被打怕的日本就开始向唐朝派遣使节,以学习先进文化。
不过日本的遣唐使出行次数并不是很多,总计也不到二十次,频率也不是很密集。要知道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平均不到两年就要派遣一次使节,日本的平均出行频率则差不多是二十年。
当然,这和日本和大唐地理距离更远也有很大关系。日本遣唐使每次的规模都不小,初期一两百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接近七百人。
可以说,遣唐使为当时日本的革新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是日本人的第一次“开眼看世界”。
二、日本为何会派遣唐使
虽然说学界经常说遣唐使的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但是日本派遣遣唐使的目的可不仅仅如此。
首先,日本的大和民族可是一个十分善于向强者学习并能后来居上的民族,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因为在和唐朝的军事争锋中被打怕了,所以以强者为师自然迫在眉睫。
其次,日本本身处在社会变革前夕,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没有经验,当然要向此时的唐朝取经,大化改新很多政策就是学唐朝的。
正如我们近代一样,社会发展落后了,当然要向前辈求教,什么全盘西化也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但是日本很好的提醒了我们,要保持民族特色,以我为主才行。
再次,获取经济利益。日本人的遣唐使也是需要做生意的,毕竟一次西行的费用可是不菲,所以日本人顺便来大唐做做生意,顺便赚取点儿赏赐。
三、为什么日本的遣唐使学习最好
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也经常派遣使者到唐朝,而且频率更甚,为什么只有群岛上的日本学习最好呢?这恐怕和日本人的全面学习有关系。
日本的遣唐使考察唐朝用了百年的时间,每一次的学习都是非常深入的,甚至很多人都在唐朝生活过几十年。从典章制度到文化沿革,从建筑雕刻到服装饮食,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而且日本人学唐朝的东西可不是原封不动照着抄,这位学生可谓是非常善于结合自己的国情,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够兼容并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现在想想,近代中国也学日本,足以见得这位曾经的学生已然出师了。我们再学回来,怕也没什么丢人。毕竟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自大,一个民族最伟大的就是不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为耻。
四、如今的日本保留了哪些唐朝遗风
俗话说得好,“礼失,搜之于野”。中国近代经历过“自杀式”的大变革,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消失了,想要感受一下,恐怕去日本比较合适。
日本保留下了很多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化习俗,毕竟当时也盛行“拿来主义”。
从饮食说起,日本人的烹饪喜欢保留食物原来的本真,这就是唐人的饮食习惯;还有日本的传统服饰,其中保留了很多隋唐时期的风格;再比如在中国消失了的盂兰盆节,也是从中国引进的;此外,在建筑方面也保留了很多唐朝风格,日本京都就是仿照长安和洛阳建立的。
五、小结
虽然说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但是在文化输出方面,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想要重回大唐荣耀,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行。或许,新时代我们也要派出各种“遣唐使”,毕竟文化复兴更需要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