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宋的“词”也因此走向了巅峰

2020-12-04新闻15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但词体与诗歌不同,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上并未受到太多的约束,所以创作起来更加自由。不过正因为词体的自由,亦会让词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尚与趋势。以南宋为例,随着历史的变革,南宋的词体先后就经历了四次演变。

首先,是宋词的重建期。

“靖康之乱”让中原大地发生剧变,江山社稷危如累卵,灾祸降临人世。国家将亡,所以文坛也随之土崩瓦解。当时的词人们背井离乡,跟随皇帝向南方迁徙。文人的报国之志,展现在他们的笔杆之上。所以在临安落脚后,残破的文坛重新点燃星火。

不过,该由谁来重建词坛,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此时南宋发展的大方向,便是南宋词坛的发展方向,那些引领了时代的先驱者,便是词坛的复兴人。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胡拴,这些人均为经历了靖康之耻的北宋遗老、抗金名将或爱国志士。

最终,在他们的引领下,南宋词坛重振旗鼓,以全新的面貌重生。

紧随其后的,便是词坛的高峰期。

为什么南宋词坛的发展如此迅速,刚刚重建便迎来高峰期呢?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放在词坛同样适用。

这一时期的主基调,既是爱国,也是复国。在陆游、张孝祥等南渡词人的引领下,文坛涌现了无数豪放诗词。凭借继承自北宋的丰富经验,南宋词坛迅速完成了由北到南的过度,并迅速迎来高峰。

当然,真正将南宋词坛送上巅峰的,无疑是南归的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稼轩体的诞生,让时人的文学审美发生了巨变。何曾几时,婉约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首屈一指,不容撼动。自辛弃疾横空出世,婉约与豪放成了格格不入的对立词。这一时期,几乎没有文人未读过辛弃疾的诗句,每个南宋词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稼轩体的影响,朝着辛弃疾的风格悄然倾斜。

再者,继高峰期之后的,便是深化期。

这里的深化,是南宋词坛巅峰的延续。辛弃疾开创了豪放的词风,稼轩体在南宋得到了长足发展。

作为与之对立的婉约派,又该何去何从呢?是被稼轩体所同化,还是默默退出词坛呢?

倔强的婉约派词人,不愿目睹婉约词派的失落,于是,便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既然,“重踏花间”的套路已经成为了过去式,那么,便沿着“复雅”和“清空”的老路,靠“晕圈效应”而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在范成大与杨万里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婉约词派复兴的火苗并未熄灭。

不过,直到姜夔、吴文英成名之后,婉约派才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些婉约派词人赋予了词句崭新的生命力与艺术张力。有角逐,就有进步。从这以后,稼轩体与婉约体并驾齐驱,共同引领着南宋词坛的巅峰。

最后,则是余韵悠长的结获期。

当然,南宋词体的结获期存在较大的历史跨度,当它结束的时候,元朝已发展至中期。这一时期宋词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随着时代和政权的转变协调同步。

一个王朝被推翻,翌日即可举行登基大典,将新的年号昭告天下。然而,文学的变化,却要经历一段较长的酝酿期。在探讨文学史的过程中,有许多学者都认同文学和政治、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的观点,笔者亦深以为然。在宋词的结获期里,我们就能领略到这一观点的具体表征。

结获期自端平元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元仁宗时期。当最后一名南宋词人寿终正寝,南宋词体随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南宋灭亡以前的几十年里,蒙古人不断蚕食着中原土地。可惜此时的南宋朝廷依旧歌舞升平、醉生梦死。那些不愿以酒精和谎言麻痹自己的志士,继承了辛弃疾豪放的稼轩体,在文字中大声呼吁民众奋起,并对当前的统治阶层表现出深深的无奈与绝望。刘克庄、吴潜、陈人杰为唤醒宋人,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南宋覆灭以后,遗民文天祥反复咏叹南宋灭亡后的哀痛。

在文天祥的悲歌中,两宋词坛自此落幕:

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满江红·燕子楼中》

参考资料:

【《宋朝诗词的发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满江红·燕子楼中》】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