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女性朋友在一起聊天,孩子、老公、婆婆是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掐指一算,我和婆婆居然已经一起生活了8年之久,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8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呢? 我们有过蜜月期,有过不愉快,有过不理解,有过无奈与怨忿......以后,我们可能还要在一起生活的更久,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路有惊无险地走到现在呢?
01: 不过度亲密,保持距离感
有人说,我把婆婆当亲妈一样对待,为什么还总是矛盾不断? 原因可能就出在太把婆婆当成妈妈了。
两个陌生的女人,因为同一个人男人走到一起,怎么可能跟有血缘关系的亲妈一样呢?感情需要慢慢培养,何况是至亲的母女之情。
有句话说,婆媳关系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比陌生人多一点熟悉,比亲母女多一点陌生,既互相关心,但又不会过度热络;彼此尊重,但又不会过于淡漠。
深表认同。
我和婆婆的童年经历有些类似,都在单亲家庭长大,都是家中长女,很小就独立了。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过跟自己的妈妈亲热、撒娇、甚至发脾气的经历,所以在和婆婆相处时,我们彼此反而更像亲近的亲戚,没有那么亲密,但又很熟悉。因为彼此性格都很独立,过分亲密反而让双方都不舒服。
有人说同一个屋檐下,还怎么保持距离感?
我想更多的是心理上对婆婆保持一种对待长辈式的尊重, 语言上用积极、正向的语言代替要求、指责性的语言,行为上给对方充分的空间感。
著名作家纪伯伦说过:“在一起的时候要给彼此保留空间——橡树和雪松并不能在彼此的影子中成长。”
距离产生美。有时候公公婆婆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等他们再回来时关系就会进入几天的蜜月期,看彼此好像格外亲。
即使同住一个屋檐下,也要记得给彼此留空间。
02: 守好自己的位置,别越界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也是和婆婆长期磨合下来后得出的经验教训。
公公婆婆都是老师,他们非常喜欢教导别人。
婆婆是家中长女,从小操持着家里的一切,非常能干。 公公会修水管、打家具,做事极度认真。所以,刚和我们住到一起的时候,两人就开始在家里各种收拾和改造。
厨房不够整洁,再加一个整理柜;
阳台太乱,来给你加宽一些;
屋里冬天太冷?再给加几个暖气片....
公婆二人一通折腾,确实家里整洁多了。但是时间长了,我总觉的不对劲。
越来越觉得好像住在别人家里,公公婆婆反倒成了家里的主人,自己像个客人。
有时我和老公会在周末起床晚一些,起床后没有立刻叠被子,婆婆就会进来帮我们叠被子、收拾房间。
我放在洗衣机里的脏衣服婆婆看见就会给洗掉。
很多该我们自己做的事情,婆婆都去帮我们做。
有人说,有这样的婆婆帮你,你还不开心? 确实不开心,理智上我知道应该感谢婆婆的无私付出,但心理上依旧会有不舒服。
后来接触心理学久了,才知道,一方面,婆婆的过度干预让我有种隐私被侵犯的感觉;另一方面,婆婆把本来属于我和老公该做的事都做了,表面上是自愿的,难免做时心里有委屈和不满,情绪积累多了不知哪天就会爆发。
后来,当婆婆再次帮我们打扫房间时,我会跟她说:“妈,我自己来吧,您休息会儿。” 脏衣服我会先放在房间里的脏衣篓里,有时间再自己去洗。
家里的家务,只要自己有时间就自己去做,帮婆婆分担一些。 时间长了,婆婆也知道,我们的事情,尽量我们自己做。 我们实在没时间,会请他们帮忙。
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提出: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作为婆婆,不要总以过来人有经验自居,干涉甚至帮助孩子们太多;作为儿媳,也要负起该负的家庭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在教育孩子上,婆婆倒是非常明智。 她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小时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所以,从我家哥哥出生开始,她就坚持孩子要留在父母身边,在我休完产假上班时,婆婆毫无怨言直接来到北京,一个人帮我们带孩子又做家务。 一直等到哥哥2岁多,公公退休后,才有了帮手。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越来越感觉到和老人在一起生活时,边界感的重要性。你和老公是家庭的第一责任人,公公婆婆愿意帮忙是情分,不来帮忙是本分。
来帮忙时,要感谢人家的付出;不来帮忙时,那也没必要因此怨恨对方。
什么程度才是让双方都舒服的边界?需要慢慢磨合,急不来。
03: 有些事要柔软地坚持, 有些事要大度地糊涂
发现自己怀了二宝后,我和老公已经吃素有半年多了。
从怀孕起,公公婆婆就开始时不时地说:“你看你都怀孕了,不吃肉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哎呀,吃点肉吧,没关系的,怕什么。”
每次我都抱以礼貌性地微笑,继续吃自己的菜。
每次产检,婆婆会问:“孩子怎么样?都正常吧?”
我说:“都挺好的,大夫说孩子还大一周呢,让适当控制饮食。”
慢慢,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妹妹出生后,又白又胖,他们更放心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你不吃肉,连肉汤都不喝,会有奶吗?奶水够吗?
最让我头疼和郁闷的是,吃奶时,婆婆一边看一边问:“有奶吗?”
有一度我自己都会怀疑,是不是真的奶水不够宝宝吃?
好在自己没有轻易动摇。五红汤、木瓜汤、海带豆腐汤等等轮番上阵,
婆婆偶尔还会问“有奶吗?”
我会坚定地回答:”有!”
在我和老公的坚持下,三个月过去了,妹妹一直纯母乳吃到现在,而且白白胖胖,从出生时候6斤7两,长到了现在的14斤。
现在公婆做饭也会以素食为主,有时他们想吃肉了,会单独做一盘。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有些事,涉及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柔软地坚持。有些事,无关紧要,需要大度地糊涂。
比如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用去争谁对谁错,竖起一双耳朵,听一听,笑一笑,就过去了。
很多矛盾本质上是背景、立场、观念不同,不需要上升到人品问题的高度上。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都认为自己才是事实真相。而往往真相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毕竟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
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
一个家庭里,可以有不同,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但不要抱着说服和改变的目的,尊重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不去控制对方,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04: 换位思考:你将来也要做婆婆(岳母)的,你会怎么做?你希望儿媳(女婿)怎样待你?
有一次,8岁的儿子突然说起男女朋友的话题,在他眼里,男朋友就是班里的男同学,女朋友就是班里的女性同学。我却想:“儿子终有一天会有自己真正的女朋友,儿子结婚后,我也将成为一个婆婆啊。”
这么一想,对婆婆立刻就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换位思考谁都知道,就是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理解对方的行为,感受对方的感受。
想起在我坐月子时,婆婆端水送饭、刷洗尿布,在我觉得腰和背不舒服时,赶紧打电话向老家熟悉的医生求教,非常细致地照顾,心里暖暖的。
自己将来能不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媳?
同理,如果自己的儿媳总是冷脸对自己,指责抱怨自己,是什么感受?
我希望怎样和自己的儿媳相处?
当以这种角度看待你和婆婆的关系时,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05: 夫妻关系和谐,是婆媳关系的基础
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是第一位,其次是亲子关系,最后是与父母的关系。
现在家庭里丈夫普遍缺位,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再加上公婆的介入,简直是鸡飞狗跳,乱成一团。
武志红老师说过:“中国的婆媳矛盾,根源其实在于丈夫的缺席。”
夫妻关系稳定,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作为妻子,在老公面前尽量不说婆婆的坏话,反而要跟老公多转达对婆婆的体谅;
作为老公,在妈妈面前尽量不说媳妇儿的坏话,反而要对妈妈多转达对媳妇儿的疼爱。
作为婆婆,同样要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上。
儿子已经组成了新家庭,不要再把关注点放在儿子身上。
《愿你的孤独不负走过的路》作者蔡尖尖就曾说过:“在新家庭成立的时候,母亲的重心如果依旧放在亲子关系上,作为丈夫和儿子,男性就会变成媳妇和婆婆争取注意力的对象,把两者变成了隐性竞争对象。”
所以,不管是谁,在家庭里,永远把自己的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是家庭稳定的基石,也是婆媳关系的基础。
婆媳关系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任何关系都需要双方的共同维系才能健康和谐。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