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军人指挥官拿望远镜 我军经常宣传的穿插迂回战术是怎样的?

2020-07-22知识19

抗战时期,趴在山上打伏击,敌方指挥官用望远镜应该可以看到,为什么还能伏击成功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抗战伏击有很多形式。如果山头植被很多,就可以直接埋伏在山上。如果植被很少或者没有,往往只在敌人可以看到的地区防止少量侦察兵,提前修筑一些战壕或者火力点,但主力部队躲在敌人视线之外。等到日寇进入山头的火力范围,伏击部队才紧急从隐蔽处进入阵地。大家别把战斗中的双方当做弱智。其实打仗都是玩命的,大家用尽全力就是为了保命,没有谁会是傻子。抗战中最成功的伏击战,我方伤亡为0除了强攻突袭以外,国军还以各种伏击对付日军。日军在这一线作战中,经常遭受伏击和突袭。而长江北岸地形又极为复杂,日军重武器一度无法发挥威力,自然受到严重的损失。第31集团军第13军第110师328旅656团团长廖运周,曾经有过多次出色的伏击战。他们开始巧妙的一一个营固守某个山头,日军无法通过,只好调动部队去进攻。不过由于国军驻守部队地形险要,日军短时间内无法成功,双方陷入长时间的激战。此时廖运周再派遣一个营包抄日军后路,攻击日军后卫部队。当时日军的后勤辎重营全部放在队伍最后,一般并没有什么准备,是最容易被偷袭的。当廖运周的这个营突然冲上公路的时候,这个全部由马队组成的日军辎重部队几乎无法抵抗,除随辎重部队前进的一个中队。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军衔较高的军官在打仗时站着走路,而其他士兵都在寻找掩护。现实中也是如此吗? 现在步兵战术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移动射击,一是机动射击。即使是只有10人的小队伍也会分成2个射击组。在移动射击战术中,一个射击组负责压制敌人火力和观察,另一组伺机向前移动。然后再换成移动组射击,射击组前进。在机动射击战术中,射击组负责压制火力,机动组想办法绕到敌方位置从侧面或后方发起进攻。作为队长,其中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就是指挥队伍并协调战术。这就要求队长必须注意观察。他或她必须知道何时命令射击组前进,或在机动组靠近敌方位置后何时停止射击。为了指挥战斗,队长必须得观察现场情况。这个动作会危害到队长的生命安全。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份工作就是这样。一支由10人组成的海豹突击队会大量进行脱敌和避敌训练和演习。陆军和海军步兵则会更多地进行移动射击或机动射击训练和演习。一个排有约40名士兵,分为3-4个班,也都要练习以上两个战术。不过通常是一个班射击,一个班移动或机动。无论排长是一名中士或中尉,都必须冒更大的险暴露自己以扩大观察面积和对象。要做到这一点,排长通常就必须要站起来一会儿,而且还要经常站起来观察一个连由3-4个排组成,也适用同样的战术。但连长几乎不可能亲自看得到一百来号人的动静。他必须站得更多,一。我军经常宣传的穿插迂回战术是怎样的? 步兵战斗小组的巅峰之作—1962年庞国兴小组西山口穿插战斗前面有答案提到了庞国兴小组的穿插战斗,在这…《大和号》上日军指挥官用望远镜下面吊的那块白布是做什么的? 过去内地经济条件不好,一般家里买来“大件”,平时都会用布蒙上,怕脏了。小鬼子这块布是一个道理,就是怕衣服扣子磨损了珍贵的望远镜!二战时,日本是一个虽然有先进技术,但资源上、经济上都很穷的国家,省吃俭用,举全国之力,才建设起世界一流的海军,对待各种物资也比较爱护,尤其是,海军。望远镜在当年也属于高级光学仪器,需要不断擦拭,又因为日本人的审美和中国农村比较接近,所以就配了这块棉布。军舰在海上摇曳,制度上的铜扣会和望远镜产生刮碰,久而久之,容易把望远镜刮花,这块白布就起到耐磨的作用,想想同时期得美国军人,都在浪费军用物资取乐,日本人是真的土的掉渣,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白布还有一些小功能,比如随时擦拭镜片、冬天防止哈气给镜片上霜等等,估计洗完手以后没毛巾还能直接上去擦擦…海军军衔为何在袖子上? 绣在袖子上的军衔叫做袖口军衔,适用于海军军官制服,海军士兵以及其他军种官兵均没有袖口军衔。军衔是用缀在肩章、臂章、领章等处的符号,用于表示军人在军队里的等级,同时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军衔等级制度还拥有很高的实战意义,甚至可以说军衔就是战争的产物,在战场上士兵们可以通过军衔来识别指挥官,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军队的效果。军衔还有一个很重要意义,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是军人的终身荣誉。有些国家甚至允许那些做出特殊贡献的退役军人在公开场合穿戴具有表达荣誉的军衔符号的军装。因此军衔通常都设置在军装最显眼、最醒目的位置,比如双肩上的肩章。海军的军官军衔同样是基于上述考虑才将军衔设置在袖口上的。下图为辽宁舰上的中俄两国海军将领和随行军官,不仅中俄两家的袖口军衔样式基本一致,全世界的海军军官袖口军衔基本都是一个样式。海军军官袖口军衔的实战意义对于古代甚至近代海军来说,袖口军衔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战意义,比如当双方在一定距离上使用肉眼相互观察时可根据衣服袖口上醒目的军衔来识别指挥官,同时也便于舰上的水兵们识别出军官。500现代军人能否对抗古代10万人? 这根本无须要分析,只要看场景,只要现代军不走入绝地限制武器的使用。最简单的400人用加特林,50人用机枪,20用火箭筒,20用突击步枪,10人用狙击枪。世界第一种重机枪出现的时候,面对近代武器的士兵都能杀的尸山遍野。马克沁重机枪1893年,罗得西亚50名步兵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结果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马克沁机枪也使进攻的敌人死伤累累。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遭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这还是原始的机枪,在机枪阵前,原始的冲锋再多人都归于无效。更何况加特林的变态射速,以及凶猛的破甲能力。假设战斗场景在开阔地,现代武器完全可以展开,也结合问题所说的假设古代士兵不怕死。战争真的发生的话,那么十倍而围之的道理,十万人会对500人进行围困,只要500人的基地大小合适,那么直接面对的士兵并不是很多。建立高处射击点,组成多重机枪射击网。那么如果现代士兵没有因为杀人而崩溃和被杀掉的敌方尸首埋没的话,就算100万人也攻不破500人的防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