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丨南音古乐扣心弦,曲艺千年韵流芳

2020-11-26新闻9

2020年11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7年支持项目验收结果的函”中,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项目名单,在255个验收项目中,共有44个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的 《苏统谋·南音》项目荣获 “优秀项目”。

纪录片

▲《苏统谋·南音》纪录片

什么是传承人记录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传承人具有核心性与不可取代性,但由于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部分非遗项目濒临“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境地。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统筹部署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于2015年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

自2019年开始,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式提升为传承人记录工作。更全面、更多角度地展开对传承人的记录,除抢救性记录之外,还开展了代表作品典藏、实践与传承跟踪记录等多种记录工作。作为一种非遗保护的基础手段,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的记录工作,还将广泛、深入地持续进行下去。

福建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4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735人。截止至2020年11月,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组织开展了6期共52项国家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拍摄视频总时长超过200小时,采集口述文字资料超250万字。

传承人介绍

苏统谋,1939年出生于晋江深沪,2008年2月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自幼受父辈影响,耳濡目染酷爱南音艺术,10岁入馆阁正式拜师学唱南曲,而后研习器乐,主攻洞箫、琵琶演奏。16岁时加入晋江木偶剧团学习木偶戏音乐,进一步深入研究南音的演奏、演唱技巧。他整理、校编的《弦管指谱大全》《弦管过支套曲选集》《弦管古曲选集》等书籍,成为海内外南音爱好者学习的范本。2020年9月获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

非遗项目介绍

南音又名南曲、弦管,也称“泉州南音”,是用泉腔演唱,广泛流行于闽南泉州等地的乐种,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唐,形成于宋,被誉为“千年雅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南音源自古老的宫廷燕乐,曲雅优美,质韵深沉,无论是唱腔还是演奏方式,都完整地保存了中原古韵。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现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展馆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82号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是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示、收藏、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