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毒一计,一箭三雕为刘禅铺平道路,诸葛亮临终前才明白
三国乱世,若想成为称霸一方的枭雄,最重要的就是军队、金钱和人望,例如最先的割据的刘姓三牧,刘表、刘璋、刘虞,起先都是朝中重臣、大名士,曹操起家则凭借曹氏祖父两代积累的巨额财产和官场人脉,孙坚虽然起点也不高,但是从军早,建立了战功,得到了地方士族的支持。相比于这些人,刘备可谓既无军队也无金钱更无人望,他所凭借的是身上那股子刘邦式的痞气。
刘备虽自称宗室,其家早就没落了,不过也不至于变成穷苦百姓,他的祖父辈都做过官,所以他家在当地虽称不上望族那也是名门,只不过他的父亲死的早,没留下什么遗产,以至于早年需要卖草席贴补家用,还要接受同宗的接济。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刘备却没有变成老实巴交的农民,''喜狗马,美衣服'',身上还是有着士族公子哥的秉性,贪玩程度不亚于曹操,''年少争附之'',说明他还是不良少年的带头大哥,这和他的先祖刘邦何其相似。
刘备最初就是带着这帮兄弟打黄巾,混了一个县尉,又因鞭打都邮弃官亡命,几经辗转后又投靠了当年在学校结交的老大哥公孙瓒,依靠他的势力做到了平原相的位置,这已经是地方大员了。接着刘备脱离公孙瓒,陷入了徐州的争夺战之中,徐州几度易手,势单力孤的刘备则被打得狼狈逃窜,一路南下成了刘表的雇佣军。
在荆州的几年里,是刘备事业的转折期,因为他重义气,礼遇贤能等品质,吸引了当地世族的争相归附,自此刘备集团才算真正崛起,由于骨干力量都是来与荆州,又被称为荆州集团。除此之外,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诸葛亮,让他的前进之路从茫然无措到有了清楚的规划,立足荆州,向西发展,两路并进,以图中原,刘备从未觉得自己的前途是如此光明。
开始的时候,事情也正如隆中对所安排的那样在发展,可惜关羽、刘备先后意气用事,不但丢失了荆州,还使得整个集团的势力大减,若不是东有三峡天险,北有蜀道之艰,蜀汉可能刚一建立就要灭亡了。夷陵一战后,他知道当下最紧要的就是给自己的后代一块安身之地,中原虽不可图,但蜀中足以自守,可回头再看看自己的儿子,恐难镇住身边的这些功勋卓著的大臣。所以他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闻言,立即跪泣:''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段对话被历代士大夫推崇为古之君臣典范,对其歌功颂德,其实深究一下,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刘备去世时,益州刚刚平定没有几年,整个蜀汉政局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就是最上层的刘备荆州集团,其次就是投降刘璋旧部所代表的东州集团,这属于要团结的对象,最下面则是益州当地的豪强大族,这属于要打击的对象。所以刘备让李严做尚书令,与诸葛亮共同辅政就是为了让荆州集团与东州集团能够齐心协力,同时也让李严牵制诸葛亮。所谓''君可自取'',实际上有两层意思,首先就是给了诸葛亮高于君主的权力,这样他治理内政时便少了不少阻力。另一方面,就是当面逼着他发誓效忠,若他日后真想自立,就得违背当初在先主面前立下的誓言,这必然得不到刘备旧部的支持。
诸葛亮唯有殚精竭虑,为刘禅做贡献,直至星落五丈原。他在临终前才大梦方醒,刘备这一生最毒之计,可谓是一箭三雕,打压了本土势力,团结了东州势力,同时了也榨干了诸葛亮的价值,最终为阿斗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