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秋运访谈(下篇):舞好龙头,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开放

2020-11-19新闻17

中宏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王镜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深刻指出,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30年前,党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要求浦东在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 赵秋运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置身百年未有大变局与改革开放新起点,浦东三十年开放经验怎么看?未来如何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企业发展部副主任赵秋运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宏网记者:《讲话》从构建新高地、新动力、双循环格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您对十四五时期,浦东更好贯彻上述要求,持续推进开发开放有何建言?

赵秋运:要始终坚持浦东开发开放的正确方向,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具体而言:

第一,将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在十四五期间,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要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的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第二,将创新与开放相结合。在十四五期间,浦东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确保自主创新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且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第三,将产业与数据相结合。在十四五期间,浦东要充分发挥数据禀赋与产业的结合,赋能"智能造"升级。不断深化5G、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点带面地引导重点领域开展新兴技术赋能行动。

第四,将领头与区域协同相结合。在十四五期间,浦东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充分发挥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要加快同长三角洲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围绕智能芯片、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培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和5G标杆企业,打造张江、金桥、临港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大数据密集型智能产业集聚区。

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记者:浦东近年来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您对浦东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协同发展,舞好龙头,发挥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中的领先作用有何建言?

赵秋运: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战略版图上,上海一端连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向内陆;另一端则紧邻太平洋,沟通世界。浦东30年开发开放,不仅打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地,而且带动了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浦东应该依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以及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积极形成产业集群,领头长三角一体化。在一体化过程中,浦东应该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通过长三角一体化使浦东形成有效产业集群,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进而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浦东应该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举、新兴产业与智能产业齐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浦东应该舞好龙头,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在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深化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完善长三角软硬基础设施,实现与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等地的多点对接。

【专家档案】赵秋运,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企业发展部副主任,研究员,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在Sustainability、THEANNALSOFREGIONALSCIENCE、《金融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中国道路与农民工创业》《中国道路与人口老龄化》《中国道路与民营企业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等,曾获全国经济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一等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二等奖等国内外30余奖项。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地方政府智库类项目,受到省部级领导的批示。

#北京大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