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杰出青年医生 | 唐劲松:前移防治关口,开拓精神医学新局面
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患者病情迁延难愈、功能受损严重,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第二届“中国精神医学杰出青年医生”获得者唐劲松教授指出:“和其他疾病一样,精神障碍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就能延缓甚至阻断其发展,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鉴于此,将精神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是破解困局的可行之道。”
唐劲松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临床医学)”研究员(A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精神卫生事业17年,主要从事精神疾病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遗传学、表观遗传方法和神经影像学方法,研究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标记、亚型和个体化治疗。
01
精神卫生医学的短板亟待补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7%,由精神障碍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相对精神卫生领域内的巨大诊疗需求,诊疗资源越来越显不足,期间有较大的差距有待弥合。
唐劲松教授认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国家在宏观布局、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对精神卫生资源的投入。
譬如可以考虑在医学教育本科阶段扩大精神卫生相关专业招生数量,一方面可以拓展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充实加强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即使毕业后未从事本专业方向的工作,但其拥有的教育基础也有助于精神卫生事业的改进。
因而,在他看来,“中国精神医学杰出青年医生”评选活动不但是优秀中青年医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也可以激励其他年轻医生更加奋发有为,深耕专业,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前辈医生积淀的诊疗经验,更好地为有需求的人提供诊疗服务,促进老百姓身心健康,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02
精神障碍防治关口前移十分必要
唐劲松教授介绍说,临床观察发现约80%的患者在精神病性障碍发作之前的数周至数年时间里已经出现有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如认知、情绪、感知觉、交流、动机和睡眠等障碍。这说明,首次精神病性发作本身是脑内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的一个外显临床结局,因此发力早期干预,将精神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十分必要。
由于精神病性障碍多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此时大脑的发育可塑性较好,如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干预措施,延缓乃至阻断病情发展的成功率是很大的。
03
精神医学涵盖范畴正在大幅拓宽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医学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精神病学所涵盖的范畴,其服务与研究对象也大大拓宽。除了继续重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等重性精神障碍的同时,对焦虑症、失眠等轻性精神障碍也有了更多覆盖。
唐劲松教授介绍说,近20年来,我国焦虑、失眠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期,令大众精神心理问题凸显,很多国人出现此类病症。
他分析道,轻症高发既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导致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有关,也与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好的认知并主动选择求医有关。就患病群体来看,青少年和老年人更易出现这类问题。因此精神卫生领域的医护人员需要提高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
现代精神医学在我国创立发展已有超过120年的历史。在新时代,精神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唐劲松教授期待,能够有更多青年医生受到“中国精神医学杰出青年医生”评选活动的激励,共同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继续向纵深发展。
文中图片由唐劲松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