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300余年来岳阳唯一的状元,两袖清风直追包拯

2020-11-13新闻50

黎淳(1423-1492),明代湖广省华容县(今湖南省华容县)人,本姓杨,后随姑父姓黎,字太朴,号朴庵。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弘治元年(1488)正月任礼部尚书。著有《龙峰集》《黎文僖公集》等。

黎淳画像

在湖南华容县城河东区,有一条约1公里长既富古香卉色,又有现代情韵的狭窄小街,它西起华容河,东至岳华公路,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燕子瓦房,这条古老小街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状元街,它始建于明朝,是为纪念状元黎淳而修建的。

从隋朝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取仕制度,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从唐朝到清朝一千多年间,全国共考出状元800多人。黎淳是历史记载的唯一一位岳阳籍殿试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黎淳自幼抱负不凡,志向远大,才识超群。曾作《爆竹诗》云: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乡党称奇,自此名声大振。明朝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考中状元时,黎淳已经35岁,他带着妻子金氏和两岁的儿子赴京上任,此后终生为国家效力,先后担任过皇帝的经筵讲官、太子宫中的左谕德、吏部侍郎和南京工部尚书、礼部尚书。

黎淳手稿

黎淳手稿

黎淳一生追求清明政治,兼具“学者”与“官僚”的双重身份。他为人正直,治家严谨,其后人被称为“清白吏子孙”;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一生的梦想。对于社会,倡导“圣贤气象”,期望“夫国家之言路,即天地之元气也。元气行,则阴阳序而百物生;言路通,则闻见广而庶政理。” 期待“圣人在上,言路开,元气行,而明效大验”的政治局面。

在古代,吏部相当于现今中组部,是选拔、管理地方官员的要害部门。当时的黎府一度门庭若市,各级官员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照顾,黎淳这个吏部侍郎自然也在这些人的讨好范围内。

黎淳画像

黎淳任吏部左侍郎时,大胆整饬吏治,“记录贷恣贪黩者,罢免其官职,故人皆畏惧,不敢犯事”。在选拔官员时,更是以德才选官,不徇私情,不受请托,即使至亲也是如此,一时弊绝风清。

在南京工部尚书任上,有位华容同乡时任江苏华亭县令,为求荫庇,送当地特产云布给黎淳,黎淳挥笔在包裹上批道:“古之县令栽桑种麻,今之县令锦上添花。”当即将礼物原封退回。江苏宜兴县令谢文献,收受贿赂事败,私托黎淳出面讲情,黎淳道:“为官受贿被抓,理所当然,为贪吏免罪,非吾所能。”

黎淳的儿子黎民安读私塾时,有位地方官送给民安一把制作精美颇为珍贵的“闽扇”,价值不菲。当民安拿回家玩耍时,黎淳严肃地追问扇子来历后,马上叫那位官吏将扇子拿了回去。

黎淳性格耿直刚毅,行规道矩。重伦纪,尚节俭,家法整肃,训子弟咸天理言。他在担任左庶子期间,曾担任顺天(当时的北京)甲午科主考。第一场考完后,他从中挑选出一位考生的试卷,拟定为第一。后来,再次查阅这位考生的第二、三场考卷,发现与第一场考卷的水平相差很大,于是严加追查,对誊卷人舞弊进行查处,杜绝了考场作弊行为。

正是因为黎淳为官清廉,从不利用手里的权力为自己或者家里人牟利,故享有“再世包公”的美誉。

弘治五年四月(1492年),黎淳卒于家中,享年70岁。明孝宗特派官员前往谕祭,并为其营葬,谥“文僖”。

#包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