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堪称是千年以来的佳话。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关羽、张飞同样是如此。刘、关、张,在将近奋斗了35年之后,终于刘备从昔日的草根,逆袭成为汉中王。然而,在这个时候关羽却因为孤兵深入,最终被曹操、孙权给联手除掉。
然而,张飞呢?说起来就更惨了,老张一心想为二哥关羽报仇,但是大哥刘备在当上皇帝之后,不得不听取诸多大臣的意见,因而迟迟没有发兵攻打东吴。然而,张飞是个暴脾气,他亲自上成都面见刘备。声称,如果大哥不愿意出兵伐吴,我拼掉老命也要去找东吴算账。
飞曰:“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此话,不用怀疑绝对虽猛张飞说出来的,虽然张飞已经50多岁了,但是他的火暴脾气却是一点没有改变。张飞责问,加上刘备本人也有心伐吴,因而刘备终于下定了决心,亲自统兵伐吴。
然而,就在大军出发之前,张飞亦被下属杀害。其根本原因呢,就是张飞不体恤下属,让他们迅速完成任务。却说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当时张飞让范疆、张达二人负责督办此事。由于事出突然,范疆、张达二人便向张飞请求,希望多宽限几天,然而张飞却大怒,而且还把范疆、张达二人狠狠狠打了一顿。是夜,悲剧就发生了。
昔日好哥们,关羽、张飞相继离世,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伐吴已成定局,用刘备的话来说就是必掘孙权三代祖坟,方可解恨也!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当时,刘备率有大概5万左右蜀军,这些军士都是精兵。然而,再让马良联合蛮夷大概1万人马。总兵力,将近6万,由刘备亲自带领,向东吴开拔而去。
刘备本打算一举荡平东吴,为关羽、张飞雪恨。但是,蜀军却被陆逊的火攻计打败,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连自己的老命也差点丢在了夷陵。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兵败之后的刘备,在白帝城驻守,后来没过多久,刘备也没能支撑下去,的确对于刘备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报仇不成,而且还损兵折将。辛辛苦苦带出来的兵士,也毁于一旦。
在刘备往升极乐之前,他把蜀中的政权全部都交给了诸葛亮掌管。在诸葛亮接手蜀汉之后,他对内治理政务,扫平动乱,平定南中,对外修好孙权。理论上来说,诸葛亮应该出兵伐吴,以雪刘、关、张之恨。但事实上呢,诸葛亮却结好了孙权,还是主动遣使去结孙权。
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做呢?东吴可以说是蜀汉的仇人,诸葛亮当时为什么不在国力日渐恢复的情况下发兵为刘、关、张报仇雪恨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国贼乃是曹魏。诸葛亮明白,在刘备去世之后,蜀国的一切之政之事,皆由自己把管。像类似蒋琬费祎董允等,虽然能力不错,但他们几乎都是一张白纸,可以培养,但绝对不可独任。
说白了,也就是在刘备死后,蜀国必须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最重要的是国贼还是曹魏,而并非孙权。就像诸葛亮当年下山之前所讲一般。东吴只可以为援,不可图。至少在曹魏足够强大之时,只能结好孙权。这也正是当时,刘备伐吴。诸葛亮、赵云等大臣执意劝阻的根本之所在。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诸葛亮不伐吴其实还有第二个考虑。第二个原因,蜀国内乱尚未停歇。三国志记载:“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你看一下,当时在刘备去世之后,蜀国内部也开始活动频繁,南中孟获不服,加上东州、益州、荆州各个派系的人物需要重要调和势力,尽量做到势力平衡,这需要时间。
考虑到,新国刚刚成立,加上老主公刘备去世,国中内乱又起,诸葛亮才让邓芝及陈震赶赴东吴以重修两国关系。除开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就是第三个原因。第三个原因,为北伐做准备。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诸葛亮在《隆中对》之中讲过,要以东吴为援,共同伐魏。因为此时,曹魏仍然是最强大的。试想,如果诸葛亮在蜀国国力逐渐恢复之后,便对吴用兵,那么蜀国就是自取灭亡。
一来,曹魏会趁着蜀国对吴用兵之际,出兵攻打蜀国。二来,自此之后再无盟友相助,即使是出兵做做样子、摆摆假阵势的盟友都将失去。三来呢,诸葛亮北伐时,需要东吴的策应。具体情况见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时,东吴的推动作用。
《资治通鉴》: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亲执鞭以见之;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时,东吴其实是先与曹休大打了一场,而且最终的胜利者乃是东吴。因此呢,诸葛亮才在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迅速发兵,想打曹魏关中一个措手不及。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结果很尴尬,陈仓郝昭已经有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诸葛亮让数万大军猛攻20多天,依然没能拿下,最终因为粮食问题不得不撤回汉中。说到底呢,利用东吴共同图魏,乃是诸葛亮不发兵攻打孙权的原因之一,但绝非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非常现实,在刘备死后大概40年后,也就是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时,当时世人才明白诸葛亮为何一生都不发兵攻打东吴的真正原因,答案也终于浮出水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看两个史料记载:1、《晋书》:吴闻蜀败,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终不能破!2、《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上述记载了两个人的相关事迹,一个乃是霍弋也就是国士霍峻之子,他后期在蜀汉统南中诸郡。另外一个人乃是罗宪,此人跟霍弋一样都是忠肝义胆,能力优秀之武将。
公元263年,也就是蜀汉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二人都上书,要求带兵入成都共同抵御邓艾、钟会的进攻,只不过呢,刘禅没有同意,最终导致蜀汉被灭!为什么要说,霍弋、罗宪二人呢?很很简单,他们二人与诸葛亮为何生平都不出兵攻打东吴有关。
霍弋世戍南方,爱国之人。而罗宪,驻守永安城,乃是第五任永安都督。永安都督,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很简单,乃是由诸葛亮带头设置,主要就是防御吴国的重要职位,永安处于蜀吴边境,永安都督一辈子的事情就是防御好吴国便可。
第一任永安都督乃是陈到,陈到这个人勇武不亚于赵云,当年刘备在夷陵大败也是幸得此人的拼死保护才得以冲出重围。而且呢,驻守在永安的精兵都是由陈到亲自训练出来的精兵,史称为白毦兵。白毦兵到底是个什么鬼?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刘备早期带出来的精兵,也就是丹阳军。第二种乃是马超的旧部,西凉上兵。第三种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兵士,有点类似于无当飞军的人马。总之,白毦兵都可以,以一当十,战斗力极强。
永安都督一共5任,李严、陈到、宗预、阎宇、罗宪。其中罗宪乃是最后一任,永安都督,继陈到之后,防御东吴的进犯!《晋书》: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当时,蜀汉后主刘禅投降,然而,永安却一直是完好无损,这个时候东吴便想来占便宜,孙休让步协、陆抗西征,但最终也没能攻下永安城,罗宪一个人在此驻守,抵挡东吴进攻长达半年之久。
其实,在刘备、关羽、张飞,相继死后,诸葛亮便意识到,对孙权的防御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功课,因此他才设立了永安都督,而且用蜀汉最精锐的白毦兵来驻守。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此乃是诸葛亮写给东吴哥哥诸葛瑾的书信,信中言明驻守永安城的乃是白毦兵人数万余,如果按以一当十来算,也抵得上数万兵马了。
总之来说,诸葛亮设置永安都督这个职位,乃是防御东吴,使东吴人马终生进不了蜀!在永安驻守的这一万余精兵,就连诸葛亮北伐时他都舍不得带上,其目的就是保障后方的安全。诸葛亮如此布局,让孙权、及江东军马一辈子都进不了蜀境,即使不能成功匡扶汉室,也能从正面为刘、关、张出一口气!如此一来,刘备、关羽、张飞,也就可以瞑目了。